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膏血
啼血
热血
血战
血流
血诚
气血
血肉
血脉
心血
血痕
沥血
血腥
鹃血
血刃
《國語辭典》:膏血  拼音:gāo xuè
1.脂肪和血。《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农桑废于追呼,膏血竭于笞捶。」
2.比喻经过劳苦努力,所获得的利益。《宋史。卷二九三。张咏传》:「竭生民膏血,以奉无用之土木。」
分類:民脂民膏
《漢語大詞典》:啼血
指杜鹃鸟哀鸣出血或杜鹃哀鸣所出之血。杜鹃鸟口红,春时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其“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唐 顾况 《子规》诗:“ 杜宇 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宋 真山民 《啄杜鹃》诗:“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清 陈维嵩 《虞美人》词:“无聊笑捻花枝説,处处鹃啼血。” 鲁迅 《野草·希望》:“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杜鹃。参见“ 啼魂 ”。
《漢語大詞典》:啼魂
指杜鹃鸟。古代传说杜鹃鸟乃上古 蜀 王 望帝 ( 杜宇 )所化,至春啼鸣,故称。 明 王世贞 《沉母挽章》诗:“慈竹 吴 江冷,啼魂 蜀 道难。”参见“ 啼血 ”。
《國語辭典》:热血(熱血)  拼音:rè xiě
1.鲜血。如:「抛头颅,洒热血。」
2.愿意为理想、抱负牺牲一切的热情。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收拾了些金珠财宝,舍一腔热血,答救千娇姐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蒙他二位留住,才知道还是我们几个同志有点儿热血。」
《國語辭典》:血战(血戰)  拼音:xiě zhàn
1.伤亡很多的剧烈战争。唐。杜甫 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三国演义》第一回:「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
2.拚命作战。《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诸将血战,本为唐朝;今王自取之,误老奴矣!」
《高级汉语词典》:血流  拼音:xuè liú
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血液
分类:血流
《國語辭典》:血诚(血誠)  拼音:xuè chéng
赤诚、至诚。唐。白居易〈论制科人状〉:「所以密缄手疏,潜吐血诚。」也作「血忱」。
《國語辭典》:气血(氣血)  拼音:qì xuè
中医指人体内的气和血。《抱朴子。内篇。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红楼梦》第六七回:「况且姑娘这病,原是忧虑过度,伤了气血。」
《國語辭典》:气血方刚(氣血方剛)  拼音:qì xuè fāng gāng
形容年轻人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参见「血气方刚」条。《孤本元明杂剧。伊尹耕莘。头折》:「莫张皇,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著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
《國語辭典》:血肉  拼音:xiě ròu
1.血液和肌肉。指人的躯体。《韩非子。八说》:「沐者有弃发,除者伤血肉。」宋。洪迈《夷坚丁志。卷八。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
2.比喻关系密切。如:「父母与子女血肉相连。」
《國語辭典》:血脉(血脈)  拼音:xiě mài
1.体内血液流通的经路。《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华佗传》:「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文选。枚乘。七发》:「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2.血统。《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杳传》:「王僧孺被敕撰谱,访杳血脉所因。」唐。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五首之三:「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國語辭典》:心血  拼音:xīn xuè
心思、精神气力。如:「费尽心血」。《聊斋志异。卷九。张鸿渐》:「流离数年,儿已成立,不谓能继书香,卿心血殆尽矣。」《镜花缘》第一○○回:「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
《漢語大詞典》:血痕
(1).血的痕迹。 晋 王嘉 拾遗记·魏:“次检宝库中,得一玉虎头枕,眼有伤,血痕尚湿。”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绿翘:“详视之,如有血痕且腥。” 鲁迅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杀不掉,我就退进野草里,自己舔尽了伤口的血痕。”
(2).指血泪的痕迹。红楼梦第二七回:“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花枝见血痕。”
(3).喻指悲惨苦难的往事。《孽海花》第一回:“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 鲁迅 《书信集·致尤炳圻》:“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
《國語辭典》:沥血(瀝血)  拼音:lì xuè
1.滴血、流血。元。郝经〈赵邈龊伏虎图行〉:「铁须张磔疑有声,赤吻沥血犹带腥。」
2.自刺皮肤使出血。古人常用以立誓以表决心。如:「沥血以誓」。《水浒传》第一一一回:「就押生禽到伪统制卓万里、和潼,就那里斩首沥血,享祭三位英魂。」
3.形容竭诚相示。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國語辭典》:血腥  拼音:xiě xīng
1.血液的腥味。《礼记。郊特牲》:「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爓祭,用气也。」唐。杜甫〈哀王孙〉诗:「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2.比喻非常的残酷。如:「这部电影血腥画面太多,不适合儿童观赏。」
《漢語大詞典》:鹃血(鵑血)
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昼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来,故称。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清 王夫之 《读〈指南集〉》诗之一:“鹃血春啼悲 蜀 鸟,鷄鸣夜乱度 秦 关。” 清 徐吴念 《石门蔡贞女辞》:“三月鹃血带啼痕,清操直欲凌冰霜。”参见“ 鹃魂 ”。
《漢語大詞典》:鹃魂(鵑魂)
相传古代 蜀 帝 杜宇 让位 鳖灵 自逃,后欲复位不得而死,魂化为鹃,悲啼不止,乃至血出,人称冤鸟。故以“鹃魂”指冤魂。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当时我客皆钩党,悲颯填胸尔不任。鹤骨难支萧寺雨,鹃魂彳亍故园心。”
《國語辭典》:血刃  拼音:xiě rèn
血染刀刃。指战争、杀戮。《文选。陆倕。石阙铭》:「兵不血刃,士无遗镞。」《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杨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