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马血
泼血
血印
血晕
血潮
血力
血泥
血泊
败血
酾血
生人血
输血
嗜血
膋血
牛血
《骈字类编》:马血(马血)
唐书吐谷浑传伏允走图伦碛托于阗薛万均以督锐骑追亡数百里士乏水刺马饮血
《分类字锦》:泼血(泼血)
卢延让 谢杨尚书惠樱桃诗 揉蓝尚带新鲜叶,泼血犹残旧折条。
分类:樱桃
《國語辭典》:血印  拼音:xiě yìn
血的印痕。如:「由案发现场所遗留的血印,警察循线逮捕到凶手。」
分類:印迹
《漢語大詞典》:血晕(血暈)
(1).因失血过多而昏厥。 清 陈确 《先世遗事纪略·父觉庵公》:“血晕不能起,使祖房婢 綵绣 溺之,置浅水中,一夜不死。”《水浒传》第六十回:“众头领且来看 晁盖 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
(2).因受外力打击,血液瘀结成圆形的伤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若伤处痕色不明,必剔开腐肉验骨,上自有血晕、血荫等伤痕。”
(3).浅淡的红色。 郭沫若 《路畔的蔷薇》:“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朵紫红,一朵嫩红,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着几分血晕。”
《漢語大詞典》:血潮
(1).血的浪潮。形容流血牺牲之多。 李大钊 《国情》:“ 汉江 之血潮未乾,盟誓之墨痕宛在,共和政治之真义,尚未就湮,人且弃之若遗。”
(2).指激动时体内上涌的热血。 郭沫若 《女神·登临》:“血潮儿沸腾起来了!山路儿登上一半了!” 许杰 《赌徒吉顺》上:“ 吉顺 的心头忽然发跳,脸上的血潮立即涌了上来。”
《漢語大詞典》:血力
犹血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商业不发达之原因》:“彼此不相救,有无不相通,其所得之财产,亦不过吸数十百万 华 工之血力而得之。”
分類:血汗
《漢語大詞典》:血泥
血肉凝成的糊状物。《说岳全传》第三四回:“锤到处,打成肉浆;鐧来时,变做血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 日本 鬼子用两辆卡车,把这三百多个凝着血泥的麻袋送到冰雪封住的 松花江 上。”
分類:血肉状物
《國語辭典》:血泊  拼音:xuè bó
血流满地。如:「他倒卧在血泊中。」
《漢語大詞典》:败血(敗血)
中医指败坏之血。多指溢于血管外,积存于组织间的坏死血液。又叫恶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
《韵府拾遗 屑韵》:酾血(酾血)
陈樵玳瑁赋解甲刳肠剖□酾血
《漢語大詞典》:生人血
乳汁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乳汁:“乳者化之信,故字从孚、化(省文)也。方家隐其名,谓之仙人酒、生人血、白硃砂,种种名色。”
分類:乳汁
《國語辭典》:输血(輸血)  拼音:shū xiě
把健康人的血浆,移注到病人体内。一般多由静脉缓缓输入,但对于病势危急的患者,可由动脉进行输血急救。
《漢語大詞典》:嗜血
谓猛兽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凶残成性。《花城》1981年增刊:“﹝狼﹞嗜血的渴望和凶残的本性,使它张开血盆大口,吐出来的舌头垂涎滴滴。” 巴金 《〈沉默集〉(二)序》:“ 哥代 始终不知道她的错误,她至死还把 马拉 当作一个嗜血的疯子。”
《漢語大詞典》:膋血
犹浓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得 鶯鶯 便把残生怯,若是些小迟然,都教化膋血。”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 杜将军 你知道他是英杰,覷一覷着你为了醯酱,指一指教你化做膋血。”
《骈字类编》:牛血
北齐书杨愔传父津为定州刺史愔随之职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愿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愔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