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尘蠹(塵蠹)
被尘土污染,蠹虫蛀坏。形容陈旧破烂。新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皇后吴氏:“后入謁, 玄宗 见不悦,因幸其宫,顾廷宇不汛扫,乐器尘蠹。” 宋 张耒 《夏日》诗之二:“满案诗书尘蠹甚,故应疏懒过炎蒸。”
《漢語大詞典》:蠹字
被蛀蚀的字。 宋 陆游 《秋雨》诗之三:“壁简积阴添蠹字,床琴生润咽弦声。”
分類:蛀蚀
《漢語大詞典》:蠹心
蛀蚀内部。 许杰 《假使鲁迅今天还活着》:“在今天,我们自己的阵营里面,有没有蠹心的害虫在孳生呢?”
分類:蛀蚀内部
《漢語大詞典》:蠹化
蠹虫蜕化成蛾;蜕化。 明 高启 《题许澜伯〈三虫图〉》诗:“密脾未满报衙频,蠹化初成傅粉新。”
《骈字类编》:蠹尘(蠹尘)
元 吴莱 寄喻国辅张宜之 手挟残编只蠹尘,山林著我最閒身。
《國語辭典》:狡蠹  拼音:jiǎo dù
奸诈为害。《旧唐书。卷四九。食货志下》:「漕吏狡蠹,败溺百端,官舟之沉,多者岁至七十馀只。」
分類:为害
《骈字类编》:橘蠹(橘蠹)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三十九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
《漢語大詞典》:腐蠹
犹腐蚀。墨子·明鬼下:“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咸恐其腐蠹絶灭。”尸子·劝学:“夫蠒,舍而不治则腐蠹。”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参见“ 腐蚀 ”。
分類:腐蚀
《國語辭典》:腐蚀(腐蝕)  拼音:fǔ shí
1.凡物体因酸类、碱类或盐类的化学作用,而逐渐消损或伤毁,称为「腐蚀」。
2.思想或行为逐渐被恶习污染而变质。如:「投机风气往往腐蚀了社会大众辛勤工作的意愿。」
《漢語大詞典》:三蠹
(1).指 南朝 梁 陆验 、 徐驎 、 朱异 三人。南史·恩倖传·陆验:“ 验 、 驎 并以苛刻为务,百贾畏之, 异 尤与之昵,世人谓之三蠹。”
(2).谓三种弊端。明史·王德完传:“戒备日废者,以三蠹未除……何谓三蠹?一曰欺,边吏罔上也。二曰徇,市赏增额也。三曰虚,边防鲜实也。”
分類:弊端三人
《漢語大詞典》:五蠹
战国 末 韩非 作《五蠧》篇,指斥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蠧民。蠧,蛀虫。《晋书·庾峻传》:“ 秦 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於朝者, 商君 谓之‘六蝎’, 韩非 谓之‘五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至如 商 韩 六蝨,五蠹,弃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
《漢語大詞典》:蠹毁
蛀坏。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后 公佐 访古 东吴 ……於石穴间得《古岳瀆经》第八卷,乃得其故,而其经文字奇古,编次蠹毁,颇不能解。”
《漢語大詞典》:蠹落
亦作“螙落”。 蛀蚀剥落。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楮虽螙落,而字蹟犹在。”
分類:蛀蚀剥落
《漢語大詞典》:冗蠹
指多余而有害者。
分類:多余有害
《漢語大詞典》:淄蠹
污染侵蚀。《后汉书·皇后纪序》:“故 孝章 以下,渐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 李贤 注:“淄,黑也。蠹,食禾虫。以諭倾败也。” 唐 苏颋 《禁断女乐敕》:“朕方大变浇讹,用清淄蠹。”也指腐蚀朝政的蛀虫。 林纾 《感秋赋》:“阴侵阳位兮,养淄蠹于宫闈。”
《漢語大詞典》:蠹册
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南朝 梁 沈约 《和竟陵王抄书》:“披縢辨蠹册,酌醴访深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