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蚳蝝
蚂蚁卵和蝗虫子。亦泛指幼虫。国语·鲁语上:“鸟翼鷇卵,虫舍蚳蝝。” 韦昭 注:“蚳,蚁子也,可以为醢。蝝,蝠陶也,可以食。”梁书·武帝纪上:“餘丑纤蠹,蚳蝝必尽。” 唐 白居易 《二十六养动植之物策》:“至於麛卵蚳蝝,五穀百果,不中杀者,皆有常禁。” 宋 苏洵 《祭史彦辅文》:“谁无子孙,詵詵戢戢,满眼蚳蝝,於天何伤。”
《漢語大詞典》:蝻蝗
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金姑娘娘》:“我非人,乃驱蝗使者,即俗所称 金姑娘娘 。今年 江 南该有蝗灾,上帝不忍小民乏食,命吾渡 江 收取麻雀等鸟,以驱蝻蝗。”
分類:幼虫蝗虫
《国语辞典》:蝻子  拼音:nán zi
蝗虫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身体较小,头大,翅膀短。常成群吃掉稻、麦等农作物而造成灾害。
《國語辭典》:害虫(害蟲)  拼音:hài chóng
伤害人体、农作物及各种树木的昆虫。如蚊子、苍蝇、蝗虫、蠹虫等。
《漢語大詞典》:螽结(螽結)
如蝗虫之集结。极言人数众多而纷乱。 唐 陆贽 《收河中后请罢兵状》:“遂乃螽结以拒讨,狼顾以背恩。”
《漢語大詞典》:蚿蝝
香延虫和蝗虫子。比喻极微贱的东西。 唐 皮日休 《目箴》:“古之忠臣,古之孝子,上立大业,中光信史,苟不善是,蚿蝝之类。”
《漢語大詞典》:蝈蝈(蟈蟈)
一种像蝗虫的昆虫。俗称叫哥哥。身体绿色或褐色,腹大,翅短,善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雄的借前翅基部摩擦发声。 清 顾禄 清嘉录·养叫哥哥:“秋深,笼养蟈蟈,俗呼为‘叫哥哥’,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则过冬不僵。笼刳乾葫芦为之,金镶玉盖,彫刻精緻。”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等开了春儿,满地的高粱穀子,蟈蟈儿,蚂蚱,坐在那树阴儿底下看个青儿,纔是怪好儿的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四章:“多么美丽的夏夜呵,晶莹的星星在无际的灰蒙蒙的天宇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蝈蝈、蟋蟀和没有睡觉的青蛙、知了,在草丛中、池塘边、树隙上轻轻唱出抒情的歌曲。”
《國語辭典》:马札(馬札)  拼音:mǎ zhá
1.可以折叠携带的坐具。也作「马札子」、「马闸子」。
2.蚂蚱的俗写。参见「蚂蚱」条。
分類:蝗虫
《漢語大詞典》:马扎(馬扎)
一种小型的坐具。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川之 《晚霞似锦的时候》诗:“宿舍门前,有人坐着马扎,手拿新报看得聚精会神。” 韦君宜 《洗礼》三:“﹝ 刘丽文 ﹞不由分说就顺手把它扔进盆里,自己把一个小马扎拖过来坐下,就要动手搓。”亦称“ 马扎子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有马扎子, 老残 与 人瑞 仍坐长凳子上。” 沈从文 《新与旧》:“演武厅前马扎子上坐得是千总同教官。”
《國語辭典》:土蝗  拼音:tǔ huáng
一种昆虫。生于本地的蝗虫,多分散于田边或草地上,吃植物,分布区很广,但不成群飞翔。
《漢語大詞典》:蜪蚅
蝗虫的卵。尔雅·释鱼:“蜪蚅。” 郭璞 注:“未详。” 俞樾 曰:“凡鱼生子多在岸旁浅水处,或水涸,其子即变为蝗,尔雅‘蜪蚅’即谓此矣。”见群经平议·尔雅二
《国语辞典》:蝗虫过境(蝗虫过境)  拼音:huáng chóng guò jìng
成群的蝗虫掠食而过。如:「这块农地惨遭蝗虫过境,作物无一倖免,全都受到严重的损害。」
分类:成群蝗虫
《国语辞典》:抱草瘟  拼音:bào cǎo wēn
一种常发于蝗虫身上的传染病。因发病后蝗虫常成群死于草杆上,故称为「抱草瘟」。
《漢語大詞典》:蛞蛞
即蝈蝈。俗名叫哥哥。一种形似蝗虫的昆虫,对植物有害。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蛞蛞》:“少年子弟好畜秋虫,曰蛞蛞,乃螻蛞之别种。寄生於稻田禾黍之间,又名曰叫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