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藏文  拼音:zàng wén
藏族习用的文字。西元七世纪仿效印度的拼音字母而创,有三十个辅音字母及四个元音符号。字体主要有楷书、行书、草书三种,自左至右横写。
《漢語大詞典》:州府
(1).州署收藏文书簿籍等的府库。《礼记·内则》:“州伯命藏诸州府。” 孔颖达 疏:“州府是州长之府藏。”
(2).州治。 唐 杜甫 《越王楼歌》:“ 绵州 州府何磊落, 显庆 年中 越王 作。” 仇兆鳌 注:“州府,府之州治也。”
(3).旧时地方行政区划的州和府的合称。
《國語辭典》:金匮(金匱)  拼音:jīn guì
金制的藏书匮,比喻缜密之意。《汉书。卷四九。晁错传》:「刻于玉版,藏于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唐。刘禹锡〈送分司陈郎中祇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诗:「重修东观帝王书,常时载笔窥金匮。」
《漢語大詞典》:书府(書府)
(1).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 睡虎地 秦 墓竹简《内史杂》:“毋敢以火入臧府、书府中。”《书序》:“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宋 刘炜叔 《〈诚斋集〉序》:“搜访遗书,遂获羣书之未备者悉送上官,藏之书府云。”
(2).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唐 张九龄 《谢中书侍郎状》:“右臣谬跡书府,兼司纶翰。” 宋 苏轼 《谢卿材可直秘阁福建转运使》:“释此大邦,付之一路,仍进直於书府,俾增重於使权。”
《漢語大詞典》:大论(大論)
(1).正大的议论或理论。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下:“不闻大论,则志不弘;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唐 韩愈 《进学解》:“ 荀卿 守正,大论是弘。”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推吐赤心,敷建大论。”
(2). 吐蕃 官号。论,藏文blon,王族、大臣。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官有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
《漢語大詞典》:记府(記府)
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史记·蒙恬列传:“ 成王 观於记府,得 周公 旦 沉书,乃流涕曰:‘孰谓 周公 旦 欲为乱乎?’”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功勋粲然,著於海内,藏於记府。”
《國語辭典》:蜡丸(蠟丸)  拼音:là wán
古时用蜡制成的圆形外壳,中置书状,可防止泄漏及潮湿。《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也称为「蜡弹」。
《漢語大詞典》:平府
周 时 楚国 收藏文书的府库。吕氏春秋·至忠:“王令人发 平府 而视之,於故记果有,乃厚赏之。” 高诱 注:“ 平府 ,府名也。”按,说文·广部:“府,文书藏也。” 段玉裁 注:“文书所藏之处曰府。”
《漢語大詞典》:小论(小論)
(1).细碎的言论。太平御览卷六○二引 汉 桓谭 新论:“通才著书以百数,惟 太史公 为广大,其餘皆藂残小论,不能比之 子云 所造《法言》太玄经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燕太子丹》:“ 丹 实好士,无所爱恡也,故閭阎小论飭成之耳。”
(2).简短议论。宅经卷上:“一室之中,亦有善恶;大者大説,小者小论。”
(3).古时 吐蕃 副相。论,藏文blon, 吐蕃 王族、大臣。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
《漢語大詞典》:架阁库(架閣庫)
(1). 宋 元 时代储藏文牍案卷的机构。宋史·职官志三:“主管架阁库:掌储藏帐籍文案以备用,择选人有时望者为之。旧有管干架阁库官, 宣和 罢之, 绍兴 十五年復置,吏、户部各差一员,礼、兵部共差一员,刑、工部共差一员,以主管尚书某部架阁库为名。”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煇 顷在 番江 ,因得架阁库故纸,见有以借緋鱼袋入衔者,乃 政和 间案沓也。”
(2).指主管架阁库的官员。元史·百官志一:“左右部架阁库,秩正八品。管勾二员,典吏十二人。掌六部文卷簿籍架阁之事。 中统 元年,左右部各置。二十三年,併为左右部架阁库。”
《漢語大詞典》:文奁(文奩)
收藏文稿书笔箱匣的美称。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妾身昨晚写得唐韵一本,谨致文奩,用供吟笔。”
《漢語大詞典》:题面(題面)
谓寓藏文章旨意的标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李泰伯:“第今世士人,白首《论》《孟》,主司出题,尚有憒憒者。 李 ( 李泰伯 )既与 軻 不合,则塲中题面,或有不省,亦奚疑焉。”镜花缘第八一回:“ 素辉 道:‘这个题面虽别致,但 孟子 何能有这凑巧句子来配他。’”
《漢語大詞典》:染潢
古时收藏文稿或装裱书画的一种处理方法。为防蠹先将纸放入黄檗汁中浸染,称染潢。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染潢及治书法。”原注:“凡打纸欲生,生则坚厚,特宜入潢。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则年久色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