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积薪(積薪)
(1).积聚木柴。《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於后园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
《漢語大詞典》:徙薪
见“ 徙薪曲突 ”。
《漢語大詞典》: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 徐生 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 茂陵 徐福 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 福 説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 福 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 高诱 注,谓乃 淳于髠 事。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徙薪曲突於方炽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风之前。” 清 林则徐 《和嶰翁祀灶原韵》:“徙薪曲突付一叹,踞觚听者休相瞋。” 柳亚子 《怀人三截》诗:“徙薪曲突终何济?烂额焦头已上卿。”亦省作“ 徙薪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勿惮徙薪之烦,以省焦烂之费。” 唐 权德舆 《读〈穀梁传〉》:“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大家协力图保守,他年方是早徙薪。”
《漢語大詞典》:薪槱
亦作“ 薪楢 ”。
(1).《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毛 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以“薪槱”喻贤良的人材或选拔贤良的人材。《晋书·罗宪滕脩等传论》:“薪楢之任,清规自远;鼙鼓之臣,厥声弥劭。” 南朝 齐 王融 《策秀才文》之三:“岂薪槱之道未宏,为网罗之目尚简。”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卜居求安》:“攄长策,运祕谋,潭潭相府待薪槱。” 清 李厚庵 《赠陈梦雷》诗:“駢肩三百士,济济听薪槱。”
(2).柴木。 宋 梅尧臣 《山木》诗:“因嗟大不为梁栋,又叹残不为薪槱。”
(3).比喻基础。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下》:“先猎羣书以为薪槱,则辨同考异,慎於覈核而已。”
(1).《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毛 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以“薪槱”喻贤良的人材或选拔贤良的人材。《晋书·罗宪滕脩等传论》:“薪楢之任,清规自远;鼙鼓之臣,厥声弥劭。” 南朝 齐 王融 《策秀才文》之三:“岂薪槱之道未宏,为网罗之目尚简。”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卜居求安》:“攄长策,运祕谋,潭潭相府待薪槱。” 清 李厚庵 《赠陈梦雷》诗:“駢肩三百士,济济听薪槱。”
(2).柴木。 宋 梅尧臣 《山木》诗:“因嗟大不为梁栋,又叹残不为薪槱。”
(3).比喻基础。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下》:“先猎羣书以为薪槱,则辨同考异,慎於覈核而已。”
《國語辭典》:薪传(薪傳) 拼音:xīn chuán
比喻师生授受相传不绝。参见「薪尽火传」条。如:「当代青年,应负起中华文化千年薪传之大业。」
《高级汉语词典》:湿薪
潮湿的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