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8,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积薪
为薪
采薪
劳薪
徙薪
束薪
薪水
薪火
析薪
传薪
薪槱
薪传
湿薪
薪刍
薪炭
《漢語大詞典》:积薪(積薪)
(1).积聚木柴。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甸人积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夫人自闻 晋君 见获,便携太子服丧服,徒步出宫,至於后园崇臺之上,立草舍而居。臺下俱积薪数十层,送饔飱者履薪上下。”
(2).指积聚的木柴。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后国:“﹝ 陈良 等﹞即将数千骑至校尉府,胁诸亭令燔积薪,分告诸壁。” 元 袁桷 《愍誓·哀谢先生》:“燃积薪以逞安兮,羣豢食而自戏。”
(3).《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后以“积薪”喻隐伏危机。《后汉书·黄琼传》:“前 白马 令 李云 ,指言宦官罪秽宜诛,皆因众人之心,以救积薪之敝。”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於戏!邦势若此,念积薪之已然;民力几何,惧奔駟之将败。” 清 谭莹 《寄怀徐铁生大令》诗之四:“幕府谈兵大有人,东南重镇太平民;督师郤令同孤注,所主原期似积薪。”
(4).汉书·汲黯传:“ 黯 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以“积薪”喻选用人才后来居上。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如前所陈,实以劳旧尚多,必有积薪之誚,兄弟并进,岂无连茹之嫌。”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制》:“大破累年之留滞,用昭新政之清夷,积薪之流,半登于啟事。”《花月痕》第十四回:“人材有积薪之嘆,捷径多窘步之忧。”
(5).喻后来居上。 黄人 《〈清文汇〉序》:“夫以吾国文学之雄奇奥衍……一入今朝,则又兼收并畜,大会细入,两京、三 唐 ,不免积薪之愧, 姬 孔 之际,於斯为盛。”
《漢語大詞典》:为薪(爲薪)
取柴薪。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俞樾 诸子平议·庄子一:“广雅·释詁:‘取,为也。’然则为亦取也。指穷於为薪者,指穷於取薪也。”
分類:柴薪
《漢語大詞典》:采薪(採薪)
砍柴。吕氏春秋·安死:“惮耕稼採薪之劳,不肯官人事。”一本作“ 采薪 ”。《汉书·贾山传》:“ 文王 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芻蕘採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 周 之所以兴也。” 唐 李白 《雉朝飞》诗:“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锦衣綺翼何离褷, 犊牧 採薪感之悲。” 明 周梅墟 《带雨鸣柯》曲:“濛濛甘霤倾,为採薪,荷笠登山岭。”
打柴。尉缭子·分塞令:“采薪芻牧者,皆成行伍,不成行伍者不得通行。”《淮南子·说山训》:“君子之於善也,犹采薪者见一芥则掇之,见青葱则拔之。”
《漢語大詞典》:劳薪(勞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荀勖 尝在 晋武帝 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按,旧时木轮车的车脚吃力最大,使用数年后,析以为烧柴,故云。 宋 苏轼 《贫家净扫地》诗:“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蕕。” 清 赵翼 《哭璞函之讣》诗:“迢递何年寻宿草,驰驱到死作劳薪。” 清 黄景仁 《杂感》诗之三:“文倘有光真怪石,足如可析是劳薪。”
分類:轮车吃力
《漢語大詞典》:徙薪
见“ 徙薪曲突 ”。
《漢語大詞典》: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 徐生 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 茂陵 徐福 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 福 説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 福 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 高诱 注,谓乃 淳于髠 事。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徙薪曲突於方炽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风之前。” 清 林则徐 《和嶰翁祀灶原韵》:“徙薪曲突付一叹,踞觚听者休相瞋。” 柳亚子 《怀人三截》诗:“徙薪曲突终何济?烂额焦头已上卿。”亦省作“ 徙薪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勿惮徙薪之烦,以省焦烂之费。” 唐 权德舆 《读〈穀梁传〉》:“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大家协力图保守,他年方是早徙薪。”
《國語辭典》:束薪  拼音:shù xīn
1.扎裍柴木。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诗。樵子:「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宋。陆游〈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粜米续晨舂。」
2.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也作「束刍」。
《國語辭典》:薪水  拼音:xīn shuǐ
1.采薪和汲水。指炊爨之事。《晋书。卷四一。刘寔传》:「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传:「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也称为「柴水」。
2.工作的酬劳。《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这是家兄的俸银一两,送与长兄先生,权为数日薪水之资。」《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学生技艺日进,教习一律优加薪水。」也称为「薪俸」、「薪给」、「薪金」、「薪饷」、「薪资」。
《國語辭典》:工资(工資)  拼音:gōng zī
劳工从事工作而由雇主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的报酬。
《國語辭典》:薪火  拼音:xīn huǒ
1.火炬、火把。
2.佛教用语。指身体和心识。《景德传灯录。卷四。鸟巢道林禅师》:「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
《漢語大詞典》:薪尽火灭(薪盡火滅)
《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后以“薪尽火灭”喻死。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 唐 王缙 《大证禅师碑》:“趺坐如生,薪尽火灭。”
《國語辭典》:析薪  拼音:xī xīn
劈柴。《诗经。小雅。小弁》:「伐木掎矣,析薪扡矣。」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漢語大詞典》:传薪(傳薪)
(1).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语出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唐 李子卿 《水萤赋》:“览於心乃止水之常静,烛於物靡传薪之无絶。” 宋 王安石 《拟寒山石得》诗之九:“若未解传薪,何须学钻燧!”
(2).比喻师生递相授受。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世界开新逢进化,贤师受道愧传薪。”
《漢語大詞典》:薪槱
亦作“ 薪楢 ”。
(1).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毛 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后以“薪槱”喻贤良的人材或选拔贤良的人材。晋书·罗宪滕脩等传论:“薪楢之任,清规自远;鼙鼓之臣,厥声弥劭。” 南朝 齐 王融 《策秀才文》之三:“岂薪槱之道未宏,为网罗之目尚简。”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卜居求安》:“攄长策,运祕谋,潭潭相府待薪槱。” 清 李厚庵 《赠陈梦雷》诗:“駢肩三百士,济济听薪槱。”
(2).柴木。 宋 梅尧臣 《山木》诗:“因嗟大不为梁栋,又叹残不为薪槱。”
(3).比喻基础。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下:“先猎羣书以为薪槱,则辨同考异,慎於覈核而已。”
《國語辭典》:薪传(薪傳)  拼音:xīn chuán
比喻师生授受相传不绝。参见「薪尽火传」条。如:「当代青年,应负起中华文化千年薪传之大业。」
《國語辭典》:薪尽火传(薪盡火傳)  拼音:xīn jìn huǒ chuán
本指柴薪烧尽了,而火种仍可留传。语本《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后比喻师生授受不绝、传承绵延不尽,世代相传。《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也作「薪火相传」、「薪传」。
《高级汉语词典》:湿薪
潮湿的柴薪
《漢語大詞典》:薪刍(薪芻)
薪柴和牧草。吴子·料敌:“军资既竭,薪芻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 宋 王安石 《与马运判书》:“私窃度之,京师兵食宜窘,薪芻百穀之价亦必踊。” 清 唐孙华 《厮养儿》诗:“南人养儿鬻旗下,朝刈薪芻夜餵马。”
分類:薪柴牧草
《漢語大詞典》:薪炭
木炭。汉书·匈奴传下:“ 胡 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齎鬴鍑薪炭,重不可胜。” 宋 苏辙 《冬至日作》诗:“似闻钱重薪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
分類: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