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蕉
(1).见“ 金蕉叶 ”。
(2).借指酒。 金 高宪 《焚香》诗之二:“正要金蕉引睡,不妨玉陇知音。”
分類:
《漢語大詞典》:金蕉叶(金蕉葉)
酒杯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酒器九品:“ 李适之 有酒器九品:蓬莱盏、海川螺、舞仙、瓠子巵、幔捲荷、金蕉叶、玉蟾儿、醉刘伶、东溟样。”亦省作“ 金蕉 ”。 宋 张先 《天仙子·观舞》词:“固爱弄妆傅粉,金蕉併为舞时空。” 宋 辛弃疾 《谒金门·和廓之五月雪楼小集韵》词之二:“一曲瑶琴纔听彻,金蕉三两叶。” 邓广铭 笺注:“金蕉谓酒杯。” 宋 姜夔 《石湖山·寿石湖居士》词:“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
《漢語大詞典》:蕉衫
用麻布缝制的衣衫。 唐 白居易 《东城晚归》诗:“晚入 东城 谁识我,短靴低帽白蕉衫。” 明 袁宏道 《柳浪杂咏》之二:“蕉衫乌角巾,半衲半村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袁香亭 ﹞《消夏杂咏》云:‘科头赤足徜徉过,一领蕉衫尚觉多。’”
《韵府拾遗 萧韵》:黄蕉
黄佐粤会赋卢橘杨梅黄蕉丹荔
《漢語大詞典》:覆蕉
见“ 覆鹿寻蕉 ”。
《國語辭典》:覆鹿寻蕉(覆鹿尋蕉)  拼音:fù lù xún jiāo
郑国有樵夫打死一只野鹿,用蕉叶把它覆盖藏起来,后却忘记所藏地方,以为是一场梦。典出《列子。周穆王》。后比喻把真实的事情看作梦幻。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一出:「鸊鹈寒莎鸡动,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也作「覆鹿遗蕉」、「覆蕉寻鹿」。
《骈字类编》:蕉黄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 蕉黄荔子丹,又胜楂梨酢。
明 王翰 挽迭漳州 蕉黄荔丹酒满壶,千载漳人酹呜咽。
《漢語大詞典》:鹿蕉
谓人间的得失荣辱。 清 张龙文 《旗亭宴》第一折:“釃酒閒评弔,谈幽并鹿蕉。” 清 曹寅 《水调歌头》词:“几箇鹿蕉生活,几箇鸡虫得失,混了好林泉。”参见“ 鹿梦 ”。
《漢語大詞典》:鹿梦(鹿夢)
列子·周穆王载, 春秋 时, 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鹿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 李遇滨 ﹞北上考得教习,行将就选,一旦中寒卒死於道,向日夫荣妻贵之冀,竟同鹿梦。”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一代园林归鹿梦,百年风月付鹃魂。”
《骈字类编》:蕉荔
程琳子奇赋开西域而求萄榴之种责南海而贡蕉荔之名 苏轼游罗浮道院诗栖禅晚置酒蛮果粲蕉荔客刘克庄送张应斗还番昜诗蕉荔漫山雾雨繁虬须 子悔南辕 虞集送李彦芳闽宪诗见姜桂下
《國語辭典》:蕉扇  拼音:jiāo shàn
用芭蕉叶制成的扇子。唐。皮日休。陆龟蒙〈独在开元寺避暑颇怀鲁望因飞笔联句〉诗:「烟重回蕉扇,风轻拂桂帷。」
《国语辞典》:蕉鹿梦(蕉鹿梦)  拼音:jiāo lù mèng
郑国樵夫得鹿、失鹿,而引起争论的故事。见《列子。周穆王》。后用以比喻人生得失无常,有如梦幻。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千古老蟾口〉词:「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分类:樵夫争论
《国语辞典》:美人蕉  拼音:měi rén jiāo
植物名。美人蕉科美人蕉属,叶长椭圆形,有长柄。夏天开花,顶生总状花序疏花,直立,有卵圆形披针状的苞,尖端多呈黄色,花色繁富而以红、黄为多。也称为「莲蕉」、「昙华」。
《漢語大詞典》:团蕉(團蕉)
即蒲团。为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的圆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公垂帘,结趺团蕉上。”参见“ 蒲团 ”。
《國語辭典》:蒲团(蒲團)  拼音:pú tuán
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垫子。以供佛教徒打坐时用。现在台湾形式或作方形,材料或用布内装棉絮。唐。顾况 宿湖边山寺诗:「蒲团僧定风过席,苇岸渔歌月堕江。」宋。陈与义〈休日早起〉诗:「蒲团著身宽,安取万户邑。」也作「蒲甸儿」、「蒲墩儿」、「蒲垫子」。
《漢語大詞典》:蕉衣
麻布制的衣服。 唐 贾岛 《送陈判官赴绥德》诗:“身暖蕉衣窄,天寒磧日斜。” 唐 皮日休 《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之五:“僧虽与筒簟,人不典蕉衣。” 唐 陆龟蒙 《早秋吴体寄袭美》诗:“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稜。”
分類:麻布衣服
《漢語大詞典》:蕉园(蕉園)
(1).园名。即 芭蕉园 。在 燕京 (今 北京 ) 太液池 东。 明 《太祖实录》草稿焚烧于此。 清 赵翼 《顾晴沙於惠山立诗冢为赋》:“既非青史 蕉园 焚,敢托黄册后湖闭。”
(2).指代藏书之所。 清 钱谦益 《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 蕉园 之藏,竹简之籍,州次部居,爰有端绪。”
《韵府拾遗 萧韵》:庭蕉
王仲敷南都赋庭蕉耸绿阶叶翻红
《漢語大詞典》:蕉红(蕉紅)
深红色。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红蕉花,於芭蕉盖自一种,叶小,其花鲜明可喜, 蜀 人语染深红者谓之蕉红,盖倣其殷丽之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