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屏蓬  拼音:píng péng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分类:野兽
《国语辞典》:蓬拆  拼音:péng chāi
1.拟声词。形容舞曲旋律中舞步的节奏声。如:「他们随著蓬拆节奏翩翩起舞。」
2.跳舞。如:「下了课,他们一起去蓬拆。」
《国语辞典》:荜门蓬户(荜门蓬户)  拼音:bì mén péng hù
蓬户,用蓬草织制的窗户。荜门蓬户形容贫困人家的门户。后用以比喻贫困人家。明。于谦〈村舍桃花〉诗:「野水萦纡石径斜,荜门蓬户两三家。」
《国语辞典》:蓬莱米(蓬莱米)  拼音:péng lái mǐ
台湾一种稻米类型。属于粳型的稻米。日本人占领台湾期间,在台湾生产粳型稻米内销日本,为了和台湾原有的在来米及日本原产的内地米区别,特命名为蓬莱米。蓬莱米因属粳型,故直链性淀粉含量较低,煮后的米饭黏性高而软,另适合制成米果、饼乾、宁波年糕等。
《国语辞典》:蓬头鬼(蓬头鬼)  拼音:péng tóu guǐ
形容人头发散乱,边幅不修的模样。《红楼梦》第五二回:「病的蓬头鬼一样,如今贴了这个,倒俏皮了。」
《国语辞典》:莲蓬头(莲蓬头)  拼音:lián peng tóu
洒水用的喷头。有许多细孔,形似莲蓬。常用于淋浴设备及喷壶等。如:「沐浴使用加压省水莲蓬头可有效节省水费。」
《国语辞典》:推蓬装(推蓬装)  拼音:tuī péng zhuāng
一种书画册页的形式。横式纸幅上下高度小于左右宽度,裱成上下相对摺合的形式。
《漢語大詞典》:垢面蓬头(垢面蓬頭)
面目肮脏,头发凌乱。 明孙仁孺《东郭记·蚤起》:“如云鬢髮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浄洗朱铅。”
《漢語大詞典》:梗迹蓬飘(梗跡蓬飄)
比喻漂泊流离。梗,断梗;蓬,飞蓬。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梗跡蓬飘,跋踄山川岂惮劳。”
《漢語大詞典》:阏蓬(閼蓬)
见“ 閼逢 ”。
《國語辭典》:阏逢(閼逢)  拼音:è féng
太岁在甲称为「阏逢」。也作「阏蓬」、「焉逢」。
分類:十干纪年
《國語辭典》:断梗飞蓬(斷梗飛蓬)  拼音:duàn gěng fēi péng
断落的枝茎,飘飞的蓬草。比喻生活的飘泊不定。宋。陆游 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也作「断梗飘蓬」。
《國語辭典》:断梗飘蓬(斷梗飄蓬)  拼音:duàn gěng piāo péng
断落的树枝、草茎,飘飞的蓬草。比喻行踪的飘泊无定。宋。石孝友 清平乐。山明水嫩词:「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也作「断梗飞蓬」。
《國語辭典》:断梗飘蓬(斷梗飄蓬)  拼音:duàn gěng piāo péng
断落的树枝、草茎,飘飞的蓬草。比喻行踪的飘泊无定。宋。石孝友 清平乐。山明水嫩词:「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也作「断梗飞蓬」。
《漢語大詞典》:蜚蓬之问(蜚蓬之問)
比喻无根据的传闻。管子·形势解:“蜚蓬之问,明主不听也。无度之言,明主不许也。故曰:蜚蓬之问,不在所宾。”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若其勿便,虽不愆於旧章,蜚蓬之问,三王所不宾。”
《分类字锦》:分光蓬屋
韩驹 中秋夜月诗 分光到蓬屋,殷勤月夫人。
分类:中秋
《漢語大詞典》:灰蓬蓬
犹言灰蒙蒙。 朱自清 《背影·一封信》:“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 冯德英 《苦菜花》楔子:“村子的周围都长满了树木,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看到远处,一片灰蓬蓬的树林,那就是个村庄了。”参见“ 灰蒙蒙 ”。
《漢語大詞典》:灰蒙蒙
亦作“ 灰濛濛 ”。亦作“ 灰朦朦 ”。暗淡模糊貌。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船到 洞庭湖 口,下雨了,天上地下都是灰蒙蒙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这一小列枪尖上的长刺刀,好像是在划开灰蒙蒙的天色似的。”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一章:“灰朦朦的夜色,正向这牢房的窗口探视着。”
分類:暗淡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