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83,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大著
砚北
前记
书本
问世
鬻子
篇端
全集
音义
脱稿
豪素
材料
经解
重订
代序
《国语辞典》:大著  拼音:dà zhù
尊称他人的著作。如:「拜读大著,深感钦佩。」也称为「大作」。
《漢語大詞典》:砚北(硯北)
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十:“ 唐 段成式 书云:‘杯宴之餘,常居砚北。’” 宋 晁说之 《感事》诗之一:“干戈难作墙东客,疾病犹存砚北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太仆》:“惟以砚北之身,与丹黄为伍,读书质疑,已六易稿,尚未成书,今始卒业。”
《漢語大詞典》:前记(前記)
(1).以前的记载。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上:“ 子臧 曰:‘前记有之:圣达节,次守节,下不失节,为君非吾节也。’”
(2).编著者在自己著作的正文前所加的说明、介绍一类文字。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中央怕《竖琴》前记,真是胆小如鼷。”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我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书前写序,写小引,写前记,书后写后记,写附记,写跋。”
《國語辭典》:书本(書本)  拼音:shū běn
书册。《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小人家住临淄,也是旧族子弟,幼年颇会读书,只因性好弓马,把书本丢了。」
《國語辭典》:问世(問世)  拼音:wèn shì
1.著作物出版或新产品推出。如:「期待已久的创作终于问世了。」
2.进入社会服务。
《國語辭典》:鬻子  拼音:yù zǐ
1.商人。《墨子。经说下》:「若鬻子,贾尽也者,尽去其以不雠也。」
2.稚子。《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汉。毛亨。传:「鬻,稚;闵,病也。稚子,成王也。」
3.书名。旧题周鬻熊撰,一卷。四库提要疑为唐人伪托,词旨肤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篇述者,盖上古遗语,而〔战〕伐所托者也。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馀文遗事,录为鬻子。」
《漢語大詞典》:篇端
文章或著作的开首。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重刊〈闺范〉序:“斯世斯民,有能观感兴起,毅然以往哲自励,则是图之刻,不为徒为。因叙厥指,以冠篇端。”
分類:文章著作
《國語辭典》:全集  拼音:quán jí
1.全部的著作。清。叶廷琯《鸥波渔话。卷五。石唯庵残稿》:「拟俟异日求得徵君全集,再谋专刻矣。」
2.将同一性质或同一作者的书籍,编纂而成的总集。也称为「全书」。
《國語辭典》:音义(音義)  拼音:yīn yì
1.文字的读音及意义。《康熙字典。凡例》:「今于音义相同之字,止云:『注见某字』,不载音义。」
2.注释典籍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著作体式。如《屈宋古音义》、《一切经音义》等。
《國語辭典》:脱稿(脫稿)  拼音:tuō gǎo
完成原稿。《宋史。卷四二九。道学传三。朱熹传》:「又有仪礼经传通解未脱稿,亦在学官。」
分類:著作完成
《國語辭典》:豪素  拼音:háo sù
笔和纸。《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五》:「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也作「毫素」。
《國語辭典》:材料  拼音:cái liào
1.一切可供制作的原料或可供取用的资料。如:「这个案子真是写小说的好材料。」也作「素材」。
2.适合从事某事的人。如:「他真是做这行的材料。」
《國語辭典》:经解(經解)  拼音:jīng jiě
1.解释经义的书。如《皇清经解》、《通志堂经解》等书。
2.《礼记》篇名,记六艺政教的得失。
《漢語大詞典》:重订(重訂)
(1).谓重新订立条约、规章制度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章第五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客,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2).谓重新修正著作。 龙榆生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一九四八年季春之月, 忍寒居士 书于 金陵 病榻。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重订付印。”
《國語辭典》:代序  拼音:dài xù
1.依次更替。《楚辞。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晋。潘岳〈寡妇赋〉:「四节流兮忽代序,岁云暮兮日西颓。」
2.放于著作正文前面,用以代替序言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