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6,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百界
法像
愿船
四摄
垂迹
现化
准提
菩萨戒
三祇
梵咒
皮纸
师子座
大悲心
狮子床
二藏
《漢語大詞典》:百界
佛教语。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十界;十界中之各界亦皆具有十界,故总称百界。 清 龚自珍 《最录三千有门颂》:“尝欲改百界为九十一界,改千如为九百十如,改三千门为二千七百三十门。”
《國語辭典》:法像  拼音:fǎ xiàng
佛像。《宋书。卷九十七。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传》:「顷遇昏虐,法像残毁。」
分類:菩萨
《漢語大詞典》:愿船(願船)
佛教语。谓菩萨的誓愿,欲尽度众生于彼岸,故以船喻。 唐 迦才 净土论卷下:“ 阿弥陀佛 与 观世音 、 大势至 ,乘大愿船,浮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众生,令上大愿船。”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若不以今生坐大愿船,自鼓愿檝,尽诸后身,终成蹉忽。”
《漢語大詞典》:四摄(四攝)
佛教语。谓菩萨为摄受众生归依佛法而常行的四事。布施摄:惠以财物、佛法等;爱语摄:善言慰喻;利行摄:行善利人;同事摄:分身示现,随机教化。语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闻持品:“是诸菩萨行菩萨道时,以四事摄无量百千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下:“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摄六度。”
《漢語大詞典》:垂迹(垂跡)
佛教谓佛、菩萨从本体上示现种种化身,济度众生。 晋 僧肇 《注〈维摩经〉序》:“幽关难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跡,非跡无以显本,本跡虽殊,而不思议一也。”
《漢語大詞典》:现化(現化)
佛教所称佛或菩萨在人间显现的化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布商:“﹝将军﹞又械问女子所在,实则乌有,盖神佛现化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及病起往访,则寺中无是二僧。或曰古佛现化,或曰十方常住,来往如云,萍水偶逢,已飞锡他往云。”《三侠五义》第八回:“大家方明白,红衣女子乃是菩萨现化。”
《漢語大詞典》:准提(準提)
佛教菩萨名。梵语的音译。意为“清净”。密宗列为莲华部六 观音 之一。其形相作三目十八臂。 清 钮琇 觚賸·佞佛:“ 魏里 丁清惠公 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而酷嗜佛法。仲於内室供 準提 画像,凌晨必焚香诵咒,跪而礼之。”
《国语辞典》:菩萨戒(菩萨戒)  拼音:pú sà jiè
修学大乘菩萨应受持的戒律。但有关菩萨戒的内容,诸经律论的说法,互有差别。流传中国的是梵网和地持瑜伽两种,其中以梵网为主流,中国比丘除受比丘戒外,一般也受菩萨戒。也称为「大乘菩萨戒」、「大乘戒」。
《漢語大詞典》:三祇
“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此菩萨位超十地,果满三祇;十号将圆,一生成道。” 唐 慧净 《杂言》诗:“三祇不倦陵二车,一足忘劳超九数。”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漢語大詞典》:梵咒
亦作“ 梵呪 ”。 指陀罗尼中的“咒陀罗尼”,义为总持。即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辞,有不测之神验。法苑珠林卷三七:“尚方中有一人废病数年,垂死。 域 往视之……梵唄三偈讫,为梵呪可数千语。寻有臭气满屋,病人曰:‘活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僧﹞乃夜诣其家,趺坐诵梵咒。”
《國語辭典》:皮纸(皮紙)  拼音:pí zhǐ
一种质地坚韧的纸张,产于云、贵、江、浙等省,原料大都为桑树皮、楮树皮或荀壳等,多用于契据纸张或制作雨伞。
《漢語大詞典》:师子座(師子座)
(1). 释迦牟尼 的坐席。大智度论卷七:“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牀若地,皆名师子座。”
(2).指寺院中佛、菩萨的台座以及佛教高僧说法时的坐席。北齐书·杜弼传:“ 魏帝 集名僧於 显阳殿 讲説佛理,勑 弼 昇师子座,当众敷演。”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道生:“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説反於经义者,请於现身即表癘疾;若於实相不相违背者,愿捨寿之时据师子座。’”
《国语辞典》:大悲心  拼音:dà bēi xīn
菩萨常思拔除一切众生痛苦的愿心。《罗摩伽经。卷中》:「善哉!善哉!善来童子,专求大乘,摄取众生,救护一切众生,生柔软心、正直心、深心,求佛法心、起大悲心,向普贤行。」
《漢語大詞典》:狮子床(獅子牀)
佛菩萨的床坐。《维摩经·香积佛品》:“ 维摩詰 即化为九万狮子牀,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讫。”亦泛指说法听法时的席位。 宋 陆游 《周元吉蟠室诗》:“能容人天众,杂沓来烧香。三万二千人,各据狮子牀。”
《漢語大詞典》:二藏
(1).佛教大藏经的简单分类法。即声闻藏(小乘经)和菩萨藏(大乘经)。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一:“唯方广部,是菩萨藏;餘十一部,是声闻藏。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道,説修多罗;结集经者,集为二藏: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菩萨所行为菩萨藏。”
(2).指佛藏与道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隋志》汉书,道家列於九流,而神仙符籙,列於二藏,其名悉不著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