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肉冻
以鱼或肉的碎料添加明胶及调味料后凝成稠厚的一种美味冻膏,冷配在肉或鱼的菜肴上,作为装饰;或者制成肉、鱼或蔬菜的一种模型
一种冷菜,先将肉去骨,填入五香碎肉作佐料,烧熟压实后,再浇上肉冻而成
《國語辭典》:暖锅(暖鍋)  拼音:nuǎn guō
火锅。如:「暖锅较大,要放在饭桌中央才好。」
《國語辭典》:火锅(火鍋)  拼音:huǒ guō
1.一种锅与炉合为一体的烹饪器具。
2.在沸汤中加入各种菜肴,可边煮边吃的烹饪方式。亦指用火锅煮的菜肴。
3.篮球比赛中一种防守行为的用语。参见「盖火锅」条。
《漢語大詞典》:榆槿
榆与堇。皮有滑汁,古代常用作使菜肴滑润的调味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吹律胸臆,调钟脣吻,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陆侃如 等注:“滑:使菜肴润滑的调料……周礼·天官·食医:‘调以滑甘。’ 贾公彦 疏:‘滑者,通利往来,亦所以调和四味,故云调以滑甘。’榆:木名,实可食。槿:借指堇,堇菜。”
《國語辭典》:油盘(油盤)  拼音:yóu pán
厨役所用托碗碟的木制长方形器皿。《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跑堂儿的是说是勤行,讲的是提茶壶,端油盘,抹桌子。」
《漢語大詞典》:饮食方(飲食方)
制作饮料和菜肴的食谱。南齐书·虞悰传:“ 悰 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太官鼎味不及也。上就 悰 求诸饮食方, 悰 秘不出。”
《国语辞典》:折箩(折箩)  拼音:zhē luó
将筵席散后所残馀的菜肴倒在一起,收集起来。
分类:筵席菜肴
《漢語大詞典》:掌锅
掌勺儿,专司烹制菜肴。例如:掌锅的今天要露一手儿。
分類:专司菜肴
《漢語大詞典》:酌金馔玉(酌金饌玉)
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漢語大詞典》:西菜
西式的菜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看过了操,就便在演武厅吃午饭,办的是西菜。”
分類:西式菜肴
《漢語大詞典》:五辛菜
用葱、蒜、韭、蓼蒿、芥五种辛物做成的菜肴。太平御览卷二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於是下五辛菜、胶牙糖,各进一鸡子。”原注:“ 周处 《风土记》云:‘正旦,当生吞鷄子一枚,谓之鍊形。又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五辛菜:“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分類:菜肴
《漢語大詞典》:汤包肚(湯包肚)
一种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晒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汤包肚:“京师酒肆,最膾炙者汤包肚。按:史记·货殖传:‘胃脯,简微耳, 浊氏 连骑。’注: 晋灼 曰:‘今太官常以十月作沸汤潯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亦作“ 汤爆肚 ”。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小地方哪,像灶温的烂肉面,穆家寨的炒疙瘩,金家楼的汤爆肚,都一处的炸三角……这些个地方没有一个掌柜的我不熟。”
《漢語大詞典》:四碟八碗
谓菜肴丰盛。《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就是俺两个在 苏都督 家住了四五十日,那一日不是四碟八碗的款待?”
分類:菜肴丰盛
《漢語大詞典》:肴藏(餚藏)
储藏菜肴的仓库。北史·崔昂传:“时有餚藏小吏,因内臣投书告事,又别有飞书告事者,并付 昂 穷检。”
《漢語大詞典》:袭衣兼食(襲衣兼食)
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明 何景明 《徐太母潘氏墓志铭》:“居家甚勤俭,无袭衣兼食,然施族仁下,不有所害。”
《国语辞典》:列鼎重裀  拼音:liè dǐng chóng yīn
鼎是古代盛菜肴的器具;裀是毯子、褥子。「列鼎重裀」形容豪华奢侈的富贵生活,或泛指达官显要。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他他他只将那会谄谀的著列鼎重裀,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元。无名氏《单刀劈四寇》第一折:「官居极品姓名高,列鼎重裀满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