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2,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放荡
荡潏
波荡
荡摇
荡摩
流荡
荡心
动荡
莽荡
簸荡
风荡
摩荡
破荡
跌荡
鼓荡
《國語辭典》:放荡(放蕩)  拼音:fàng dàng
行为不加检束。《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也作「放浪」。
《國語辭典》:荡潏(蕩潏)  拼音:dàng jué
摇荡涌出。唐。杜甫〈北征〉诗:「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國語辭典》:波荡(波蕩)  拼音:bō dàng
1.动摇、不稳定。《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文选。刘琨。劝进表》:「齐人波荡,无所系心,安可废而不恤哉?」也作「波荡」。
2.钻营、奔走。《晋书。卷六六。刘弘传》:「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
《國語辭典》:波荡(波盪)  拼音:bō dàng
动荡、不安。《文选。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吴岳为之陁堵。」也作「波荡」。
《高级汉语词典》:荡摇
动摇
《漢語大詞典》:荡摩(盪摩)
亦作“ 盪磨 ”。 谓相切摩而变化。 金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诗:“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盪摩。” 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之四:“云木光浮没,川原气盪磨。” 龚尔位 《怀人》诗之三:“湖山妙无极,云气相盪摩。”参见“ 摩盪 ”。
分類:相切
《漢語大詞典》:摩荡(摩盪)
见“ 摩盪 ”。
亦作“ 摩荡 ”。
(1).谓相切摩而变化。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 孔颖达 疏:“阳刚而阴柔,故刚柔共相切摩更递变化也。”朱子语类卷七四:“每一卦生八卦,故谓之摩盪。”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初讲城南茶院时,诸老先生传科举旧学,摩荡鼓舞,受教者无异辞。”
(2).指摩擦振荡。宋史·太祖纪一:“﹝ 太祖 ﹞次 陈桥驛 ,军中知异者 苗训 引门吏 楚昭辅 视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者久之。”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冬十月,有两日相击,黑光摩盪。”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巖壑递明晦。”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大日尔曼主义与大斯拉夫主义之二大暗流,衝激摩荡,轧轢不已。”
《國語辭典》:流荡(流蕩)  拼音:liú dàng
不做正事,一味閒游。《红楼梦》第五回:「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裤与那些流荡女子悉皆玷辱。」《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不准再到学堂中肄业,免得学业不成,反致流荡。」
《國語辭典》:荡心(蕩心)  拼音:dàng xīn
1.迷乱心志。《新唐书。卷七六。后妃列传上。徐贤妃》:「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酖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宋史。卷二六三。列传。张昭》:「傥非天资英敏,识本清明,以此荡心,焉能无惑。」
2.放荡恣纵之心。《聊斋志异。卷七。细柳》:「汝弟荡心不死,故授伪金以挫折之,今度已在缧绁中矣。」
《國語辭典》:动荡(動蕩)  拼音:dòng dàng
不安定、不平静。如:「局势动荡」。
《國語辭典》:动荡(動盪)  拼音:dòng dàng
晃动、不稳定。如:「目前时局动荡,到处人心惶惶。」
《國語辭典》:莽荡(莽蕩)  拼音:mǎng dàng
广大荒芜。《文选。班彪。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國語辭典》:簸荡(簸盪)  拼音:bǒ dàng
飘荡。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八:「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聊斋志异。卷三。汪士秀》:「四面湖水奔注,砰砰作响。俄一喷涌,则浪接星斗,万舟簸荡。」
分類:飘荡
《骈字类编》:风荡(风荡)
南北朝 谢朓 隋王鼓吹曲十首 其九 登山曲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唐 白居易 过元家履信宅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
《漢語大詞典》:摩荡(摩盪)
见“ 摩盪 ”。
亦作“ 摩荡 ”。
(1).谓相切摩而变化。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 孔颖达 疏:“阳刚而阴柔,故刚柔共相切摩更递变化也。”朱子语类卷七四:“每一卦生八卦,故谓之摩盪。”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初讲城南茶院时,诸老先生传科举旧学,摩荡鼓舞,受教者无异辞。”
(2).指摩擦振荡。宋史·太祖纪一:“﹝ 太祖 ﹞次 陈桥驛 ,军中知异者 苗训 引门吏 楚昭辅 视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者久之。”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冬十月,有两日相击,黑光摩盪。”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巖壑递明晦。”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大日尔曼主义与大斯拉夫主义之二大暗流,衝激摩荡,轧轢不已。”
《漢語大詞典》:破荡(破蕩)
见“ 破家荡产 ”。
《漢語大詞典》:破家荡产(破家蕩産)
耗尽家产。朱子语类卷一一一:“宽乡富家多,狭乡富家少。狭乡富家,靳靳自足,一被应役,无不破家荡产。”《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触着他的,风波立至,必要弄得那人破家荡产,方才罢手。”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醋瓶画匣:“樗蒱六博之好,倡楼妓馆之游,往往破家荡产。”亦作“ 破家荡业 ”、“ 破产荡业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必须督责补买,及供给一切诸物。因而逼临,破家荡业,无可展免。”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成化 间, 吴中 大水,郡守 刘瑀 酷虐子民,督徵粮税,乡民苦楚,血肉狼藉,破产荡业,不胜拷掠。”亦省作“ 破荡 ”。 宋 戴埴 鼠璞·盐法:“民无貲更钞,已纳钱悉乾没,商贾破荡,盗贩者多,追捕日繁,而盗贼炽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然而被扳者长途解审,黑禁幽囚,六问三推,经年累月,迨至水落石出,而身家业已破荡矣。”
《國語辭典》:跌荡(跌蕩)  拼音:dié dàng
1.行为放纵不拘。也作「跌宕」。
2.形容文章音节抑扬顿挫。如:「跌荡变化的文章,读来特别兴味十足。」也作「跌宕」、「跌踼」。
《國語辭典》:跌宕  拼音:dié dàng
1.行为放纵不拘。《文选。江淹。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也作「跌荡」。
2.形容文章音节抑扬顿挫。如:「文章贵于跌宕生姿,波澜变化。」也作「跌荡」、「跌踼」。
《漢語大詞典》:鼓荡(鼓盪)
亦作“ 鼓盪 ”。 鼓动激荡。 唐 沈佺期 《被弹》诗:“有风自扶摇,鼓荡无伦匹。” 宋 梅尧臣 《和滕公游穿山洞》:“风雷自鼓盪,不久当何如?” 明 方孝孺 《王待制私谥议》:“发之文辞,敷腴蔚赡,浩乎若秋江之涛,鼓盪莫测,而其来有本也。” 孙犁 《种谷的人》:“有一股热烈的情感鼓荡着我,竟一时想起以后有多少工作要我去做,要去拼命完成!”
分類:鼓动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