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野麻
(1).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皮棕红色,叶子互生,卵圆形,背面有白色茸毛,茎皮可抽纤维。亦指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2).某些野生麻类的统称。
(3).我国 新疆 一带对“罗布麻”的俗称。
《漢語大詞典》:繁缕(繁縷)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延地上,细长,断之有缕如丝,叶卵形对生,花白色,五瓣。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繁缕
《國語辭典》:鹅观草(鵝觀草)  拼音:é guān cǎo
植物名。禾本科鹅观草属,二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茎高五十至一百公分。茎叶均略带紫赤色,有香气。五、六月间,茎梢抽穗,长达二十公分,有芒长一至二公分,呈紫黑色或绿色。原产日本。
《漢語大詞典》:蒿子
一般指花小、叶子作羽状分裂、有某种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
《國語辭典》:丹参(丹參)  拼音:dān shēn
植物名。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茎方形,奇数复叶羽状,对生,小叶三至四枚,圆形至宽披针形。轮伞花序六至多花,排成长总状,花冠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根可入药,有镇静、调经作用。因形似参而色赤,故称为丹参。
《漢語大詞典》:目宿
即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作物。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 地平,温和,有目宿,杂草奇木,檀、櫰、梓、竹、漆。”
《漢語大詞典》:沙米
草本植物东蘠的子。多生长于沙地,可以做饭,因名。 元 成廷圭 《送潘仲明之泰兴》诗:“年丰沙米贱,江近网鱼鲜。” 明 胡侍 《真珠船·东墙》:“ 甘 、 凉 、 银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罌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
《漢語大詞典》:麦门冬(麥門冬)
亦作“ 麦虋冬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丛生,初夏开紫色小花,总状花序,果实裂开露出种子。块根略呈纺锤形,可入药,为滋养强壮剂,又有镇咳、祛痰、利尿等作用。也叫麦门、麦冬。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麦鬚曰虋,此草根似麦而有鬚,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虋冬。”
《國語辭典》:晚香玉  拼音:wǎn xiāng yù
植物名。龙舌兰科月下香属,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地上茎高四十至六十馀公分。单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全缘,基脚抱茎。穗状花序顶生,花乳白色,常成对著生,花冠漏斗形,花被筒较裂片长,弯曲,裂片六枚,椭圆形。花香浓郁,以夜间尤甚。也称为「月下香」、「夜来香」。
《國語辭典》:雪里蕻(雪裡蕻)  拼音:xuě lǐ hòng
植物名。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一种,叶长圆,缘呈锯齿状,花黄,味略辛辣,雪天此菜独青,多腌制以供食用。也称为「雪里红」、「春不老」。
《國語辭典》:莳萝(蒔蘿)  拼音:shí luó
植物名。伞形科莳萝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约二、三尺。叶羽状全裂,小裂片线形。夏开黄色花,复伞形花序二歧式分枝,伞辐十至二十五枝,每伞形花序具十至二十五朵花。果椭圆形,黑褐色,气味芳辛,无毒。为传统香料并入药,健脾、开胃气、壮筋骨等。也称为「小茴香」。
《國語辭典》:茼蒿  拼音:tóng hāo
植物名。菊科茼蒿属,一年生草本。高至一公尺,叶互生,边缘有不规则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一或数个于枝端略成伞形排列;舌状小花黄色或白色。嫩茎及叶可食,为冬季重要蔬菜之一。也称为「蓬蒿」。
《國語辭典》:芫荽  拼音:yuán suī
伞形科「胡荽」的别名。也称为「香菜」、「香荽」。参见「胡荽」条。
《漢語大詞典》:柊叶(柊葉)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块状根状茎。叶基生,长达50厘米,有长柄。花紫色。生于山谷、密林下湿地。根、叶供药用,叶片可包粽。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柊叶》:“有柊叶者,状如芭蕉叶。溼时以裹角黍,乾以包苴物,封缸口。盖南方地性热,物易腐败,惟柊叶藏之,可持久,即入土千年不坏。柱础上以柊叶垫之,能隔溼润。亦能理象牙使光泽。”
《国语辞典》:奇蒿  拼音:qí hāo
植物名。菊科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六十至一百五十公分,有细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九至十二公分,细锯齿缘。头状花序径二公厘至二公厘半,多数,排成密集穗状,再组成圆锥花序,淡黄色,于七月间开花。可入药,有止血、消肿、止痛之效。也称为「刘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