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草堂  拼音:cǎo táng
1.隐士自称其居住的地方。如唐代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2.草舍、草屋。《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携住鲁达的手,直至草堂上,分宾而坐。」《儒林外史》第一回:「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也称为「草庐」。
《国语辞典》: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  拼音:yuè wéi cǎo táng bǐ jì
书名。清纪昀撰,二十四卷,因自号所居为阅微草堂,故以此名书。其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皆杂记所见闻之事,风格近六朝志怪之文,亦寓劝惩,而立论多与宋儒相异。
《国语辞典》:草堂诗馀(草堂诗馀)  拼音:cǎo táng shī yú
书名。四卷。编者姓名不详,旧传为南宋人所编。收录唐、五代、宋各代词,而以宋词为主。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
《漢語大詞典》:杜甫草堂
又称浣花草堂。为 唐 杜甫 流寓 成都 时的故居。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郊 浣花溪 畔。内有工部祠、诗史堂等建筑和 杜甫 石刻像等遗迹。1954年建立 杜甫 草堂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 杨慎 《泛舟浣花东阜》诗:“ 扬雄 玄阁不寂寞, 杜甫 草堂天下稀。”
《漢語大詞典》:浣花草堂
即 杜甫草堂 。位于 成都市 浣花溪 畔,故名。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 成都 乱罢气萧索, 浣花草堂 亦何有。”
《漢語大詞典》:草堂体(草堂體)
明 宁王 朱权 所定乐府体十五家之一。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乐府体式:“草堂体,志在泉石。”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曲之传远而所著又伙者,或神游於广漠,或託志於泉石,或攄忠而诉志,或嘲讥而戏謔,厥有黄冠、草堂、楚江、骚人诸体,皆不得志於时者之所为。”
《漢語大詞典》:椿庭萱草堂
指父母。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参见“ 椿萱 ”。
分類:父母
《國語辭典》:椿萱  拼音:chūn xuān
椿,香椿。萱,萱草。椿萱比喻父母。唐。牟融 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万里十六岁时,椿萱俱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