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姑苏麋鹿
 
荒台麋鹿
 
麋鹿荒台
 
麋鹿姑苏
 
麋鹿呦呦
 
聚麋鹿
 
鹿走姑苏
 
吴宫麋鹿
 
苏台鹿走
 
吴台草
 
鹿登台榭
 
鹿豕衔枯荠
 
鹿游唐苑
 
麋鹿泣姑苏
 
麋鹿上高台
 
湿楚臣衣
 
台荒麋迹
 
吴台游鹿
 
野鹿上高台
 
姑苏鹿戏
 
姑苏蔓草
 
荆棘堪伤
  
路走姑苏台
 
湿楚衣
 
吴苑走鹿麋
 
香径走麋鹿
 
游鹿
 
游鹿衔花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刘安(淮南王)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5~
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三年〉
子胥曰:「臣闻狼子有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夫虎不可喂以食,蝮蛇不恣其意。今大王捐国家之福,以饶无益之雠,弃忠臣之言,而顺敌人之欲,臣必见越之破吴,豸鹿游于姑胥之台,荆榛蔓于宫阙。愿王览武王伐纣之事也。」

例句

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张九龄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李白 对酒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白居易 杂兴三首之三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五

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楸。 骆宾王 宿山庄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骆宾王 秋露

典故 
泣铜驼
 
棘暗铜驼

相关人物
索靖


《晋书》卷六十〈索靖列传〉~648~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简释

泣铜驼:指对国家人民遭劫难感到悲伤。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鹤嗅,老忆王室泣铜驼。”


例句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李商隐 曲江

典故

《老子·道经·三十章》~20~
师之所处,荆棘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例句

呜呼战伐久,荆棘暗长原。 杜甫 园官送菜

《漢語大詞典》:鹿苑
(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 兔园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罗奈国 。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自从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无我无量妙义。”
《漢語大詞典》:麋鹿游(麋鹿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國語辭典》:铜驼荆棘(銅駝荊棘)  拼音:tóng tuó jīng jí
晋时索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曰:「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典出《晋书。卷六○。索靖传》。后用来形容国土沦丧后的残破景象。《清史稿。卷五○○。遗逸传。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也作「荆棘铜驼」。
《國語辭典》:荆棘(荊棘)  拼音:jīng jí
1.多刺的灌木。《三国演义》第三回:「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
2.比喻困难、纷乱。《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当关中。」《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吾披荆棘,共卿等取天下。」
3.比喻小人、谗贼。《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4.比喻忧思、诡计。唐。孟郊择友〉诗:「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