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茅 → 茆茅”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4,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把茅
罢贡包茅(又作:包茅三脊)
茅三间(又作:茅屋著机会)
石田茅屋
三顾茅庐
分茅
赋诗茅屋
茅焦解衣(又作:茅焦笔 茅焦脱衣)
鸡声茅店(又作:茅店鸡声)
茅君洞(又作:三茅洞)
茅柴
茅氏(又作:茅盈 茅公)
茅山道士(又作:茅固 ...)
三茅兄弟(又作:茅家弟兄)
典故
茅茹把茅
罢贡包茅(又作:包茅三脊)
茅三间(又作:茅屋著机会)
石田茅屋
三顾茅庐
分茅
赋诗茅屋
茅焦解衣(又作:茅焦笔 茅焦脱衣)
鸡声茅店(又作:茅店鸡声)
茅君洞(又作:三茅洞)
茅柴
茅氏(又作:茅盈 茅公)
茅山道士(又作:茅固 ...)
三茅兄弟(又作:茅家弟兄)
《周易注疏》卷二〈泰卦〉~42~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魏·王弼注:「茹相牵引之貌也。」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魏·王弼注:「茹相牵引之貌也。」
《周易》卷二〈否〉~43~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唐·孔颖达疏:「拔茅茹者,以居否之初处顺之,始未可以动,动则入,邪不敢前进,三阴皆然,犹若拔茅,牵连其根,相茹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唐·孔颖达疏:「拔茅茹者,以居否之初处顺之,始未可以动,动则入,邪不敢前进,三阴皆然,犹若拔茅,牵连其根,相茹也。」
典故
把茅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37~3~
沩山问众:「还识遮阿师也无?」众曰:「不识。」沩曰:「是伊将来有把茅盖头骂佛骂祖去。」在师住澧阳三十年,属唐武宗废教,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
沩山问众:「还识遮阿师也无?」众曰:「不识。」沩曰:「是伊将来有把茅盖头骂佛骂祖去。」在师住澧阳三十年,属唐武宗废教,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
典故
罢贡包茅
包茅三脊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四年〉~20~
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师之。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晋·杜预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师之。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晋·杜预注:「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管子·轻重丁·菁茅谋》~94~
桓公曰:「天子之养不足,号令赋于天下,则不信诸侯,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请使天子之吏环封而守之。夫天子则封于太山,禅于梁父。号令天下诸侯曰:『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籍,不如令者,不得从天子』,天下诸侯载其黄金争秩而走,江淮之菁茅,坐长而十倍其贾,一束而百金。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归周若流水,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者,菁茅之谋也。」
桓公曰:「天子之养不足,号令赋于天下,则不信诸侯,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请使天子之吏环封而守之。夫天子则封于太山,禅于梁父。号令天下诸侯曰:『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籍,不如令者,不得从天子』,天下诸侯载其黄金争秩而走,江淮之菁茅,坐长而十倍其贾,一束而百金。故天子三日即位。天下之金四流而归周若流水,故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者,菁茅之谋也。」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43~
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馀,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馀,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例句
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醉时歌〉【案: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诸公衮衮登台省【诸公衮衮登华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先生有文过屈宋】【先生所谈过屈宋】【先生所该过屈宋】【先生所抱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德尊一代常轗壈】,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杜陵野客人见嗤】,被褐短窄鬓如丝【被褐短穴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日籴泰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时赴郑老同衾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痛饮直吾师】。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檐前细雨灯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但觉高歌感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蹠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诸公衮衮登台省【诸公衮衮登华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先生有文过屈宋】【先生所谈过屈宋】【先生所该过屈宋】【先生所抱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德尊一代常轗壈】,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杜陵野客人见嗤】,被褐短窄鬓如丝【被褐短穴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日籴泰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时赴郑老同衾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痛饮直吾师】。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檐前细雨灯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但觉高歌感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蹠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4~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9~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表上·出师表〉~67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唐·李善注引《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荆州图副》曰:「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唐·李善注引《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荆州图副》曰:「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简释
三顾:咏帝王爱才求贤。唐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例句
赤墀高崱屴,一见如三顾。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乏才叨八使,徇禄非三顾。 元晦 越亭二十韵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 李山甫 代孔明哭先主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百年明素志,三顾起新恩。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南阳三顾地,幸偶价千金。 杨衡 冬夜举公房送崔秀才归南阳
授钺虚三顾,持衡旷万机。 武元衡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汪遵 南阳
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 沈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
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胡曾 泸水
帝幄期松子,臣庐访葛侯。 苏颋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尚书》卷六〈夏书·禹贡〉~8~
海、岱及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菏。唐·孔颖达疏:「蔡邕《独断》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归国以立社,谓之茅社。」
海、岱及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菏。唐·孔颖达疏:「蔡邕《独断》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归国以立社,谓之茅社。」
例句
三载从戎类系匏,重游全许尚分茅。 薛能 许州题观察判官厅
典故
赋诗茅屋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江莲摇白羽,天棘【案:天门冬。蔓高丈馀。其叶如丝。通志。柳一名天棘。则非蔓矣。】梦青丝【天棘蔓青丝】。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江莲摇白羽,天棘【案:天门冬。蔓高丈馀。其叶如丝。通志。柳一名天棘。则非蔓矣。】梦青丝【天棘蔓青丝】。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江莲摇白羽,天棘【案:天门冬。蔓高丈馀。其叶如丝。通志。柳一名天棘。则非蔓矣。】梦青丝【天棘蔓青丝】。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江莲摇白羽,天棘【案:天门冬。蔓高丈馀。其叶如丝。通志。柳一名天棘。则非蔓矣。】梦青丝【天棘蔓青丝】。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典故
相关人物
干鼎镬
茅焦解衣
茅焦笔
茅焦脱衣
相关人物
茅焦
《说苑》卷九〈正谏〉~280~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焦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焦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使者问茅焦,茅焦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过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皇帝曰:「何谓也?」茅焦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焦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乃解衣伏质。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萯阳宫,归于咸阳;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焦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焦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使者问茅焦,茅焦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过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皇帝曰:「何谓也?」茅焦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焦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乃解衣伏质。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萯阳宫,归于咸阳;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典故
鸡声茅店
茅店鸡声
《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一〈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典故
句曲洞
茅君洞
三茅洞
《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地部六·茅山〉~324~2~
《茅君内传》:「句曲山,秦时名为华阳之天,三茅君居之,因而为名。外有金山,因坛为号矣。周时名其源泽为句曲之穴,案山形曲折,后人名为句曲之山。山间有金陵之地,四十七八顷,是金坛之地肺也,居其地必得度世。」
《茅君内传》:「句曲山,秦时名为华阳之天,三茅君居之,因而为名。外有金山,因坛为号矣。周时名其源泽为句曲之穴,案山形曲折,后人名为句曲之山。山间有金陵之地,四十七八顷,是金坛之地肺也,居其地必得度世。」
《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十大洞天〉
第八句曲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润州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
第八句曲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润州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太原真人茅盈内纪》:「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濛,乃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先是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而问其故,父老具对此仙人之谣歌,劝帝求长生之术。于是始皇欣然,乃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曰『嘉平』。」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太原真人茅盈内纪》:「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濛,乃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先是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而问其故,父老具对此仙人之谣歌,劝帝求长生之术。于是始皇欣然,乃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曰『嘉平』。」
《梁书》卷五十一〈处士列传·陶弘景〉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例句
若逢茅氏传消息,贞白先生不久归。 储嗣宗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巢鹤
须存彭寿千年在,终见茅公九转成。 罗邺 献池州庾员外
王母初自昆仑来,茅盈王方平在侧。 鲍溶 会仙歌
应见茅盈哀老弟,为持金箓救生人。 鲍溶 杨真人箓中象
《太平广记》卷十三〈神仙十三·茅君〉~87~
茅君者,幽州人。学道于齐,二十年道成归家。父母见之大怒曰:「汝不孝,不亲供养,寻求妖妄,流走四方。」欲笞之,茅君长跪谢曰:「某受命上天,当应得道,事不两遂,违远供养,虽日多无益,今乃能使家门平安,父母寿考。其道已成,不可鞭辱,恐非小故。」父怒不已,操杖向之。适欲举杖,杖即摧成数十段,皆飞,如弓激矢,中壁壁穿,中柱柱陷,父乃止。茅君曰:「向所言正虑如此,邂逅中伤人耳。」父曰:「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茅君曰:「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得生。横伤短折,即可起耳。」父使为之有验,茅君弟在宦至二千石,当之官,乡里送者数百人,茅君亦在座。乃曰:「余虽不作二千石,亦当有神灵之职,某月某日当之官。」宾客皆曰:「愿奉送。」茅君曰:「顾肯送,诚君甚厚意。但当空来,不须有所损费,吾当有以供待之。」至期,宾客并至,大作宴会,皆青缣帐幄,下铺重白毡,奇馔异果,芬芳罗列,妓女音乐,金石俱奏,声震天地,闻于数里。随从千余人,莫不醉饱。及迎官来,文官则朱衣素带数百人,武官则甲兵旌旗,器仗耀日,结营数里。茅君与父母亲族辞别,乃登羽盖车而去。麾幡蓊郁,骖虬驾虎,飞禽翔兽,跃覆其上,流云彩霞,霏霏绕其左右。去家十余里,忽然不见。远近为之立庙奉事之。茅君在帐中,与人言语,其出入,或发人马。或化为白鹤。人有病者,往请福,常煮鸡子十枚,以内帐中,须臾,一一掷出还之,归破之。若其中黄者,病人当愈。若有土者,即不愈。常以此为候。
茅君者,幽州人。学道于齐,二十年道成归家。父母见之大怒曰:「汝不孝,不亲供养,寻求妖妄,流走四方。」欲笞之,茅君长跪谢曰:「某受命上天,当应得道,事不两遂,违远供养,虽日多无益,今乃能使家门平安,父母寿考。其道已成,不可鞭辱,恐非小故。」父怒不已,操杖向之。适欲举杖,杖即摧成数十段,皆飞,如弓激矢,中壁壁穿,中柱柱陷,父乃止。茅君曰:「向所言正虑如此,邂逅中伤人耳。」父曰:「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茅君曰:「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得生。横伤短折,即可起耳。」父使为之有验,茅君弟在宦至二千石,当之官,乡里送者数百人,茅君亦在座。乃曰:「余虽不作二千石,亦当有神灵之职,某月某日当之官。」宾客皆曰:「愿奉送。」茅君曰:「顾肯送,诚君甚厚意。但当空来,不须有所损费,吾当有以供待之。」至期,宾客并至,大作宴会,皆青缣帐幄,下铺重白毡,奇馔异果,芬芳罗列,妓女音乐,金石俱奏,声震天地,闻于数里。随从千余人,莫不醉饱。及迎官来,文官则朱衣素带数百人,武官则甲兵旌旗,器仗耀日,结营数里。茅君与父母亲族辞别,乃登羽盖车而去。麾幡蓊郁,骖虬驾虎,飞禽翔兽,跃覆其上,流云彩霞,霏霏绕其左右。去家十余里,忽然不见。远近为之立庙奉事之。茅君在帐中,与人言语,其出入,或发人马。或化为白鹤。人有病者,往请福,常煮鸡子十枚,以内帐中,须臾,一一掷出还之,归破之。若其中黄者,病人当愈。若有土者,即不愈。常以此为候。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道部三·真人下〉~3082~2~
《茅君传》曰:「盈字叔申,咸阳人也。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盈少禀奇操,矫俗抗迈不求闻达,不交非类。入恒山读老易饵朮潜影,在山中六年,精思念道诚感密应,梦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携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师。』明发乃寻求至西城,斋戒三月,果见王君,盈乃叩头再拜,勤恳乞长生之术,乃得在西城洞台之中金玉上宫亲侍旦夕执巾履之役,积十七年专一不懈,复二年,王君命驾造白玉龟山谒王毋于青琳宫将盈同行,王君见西王母稽首于前,盈乃叩头再拜,自陈于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行其事归家数十年以,汉元帝时,天官下迎,来渡江东,治句曲山。」
《茅君传》曰:「盈字叔申,咸阳人也。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盈少禀奇操,矫俗抗迈不求闻达,不交非类。入恒山读老易饵朮潜影,在山中六年,精思念道诚感密应,梦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携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师。』明发乃寻求至西城,斋戒三月,果见王君,盈乃叩头再拜,勤恳乞长生之术,乃得在西城洞台之中金玉上宫亲侍旦夕执巾履之役,积十七年专一不懈,复二年,王君命驾造白玉龟山谒王毋于青琳宫将盈同行,王君见西王母稽首于前,盈乃叩头再拜,自陈于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行其事归家数十年以,汉元帝时,天官下迎,来渡江东,治句曲山。」
《梁书》卷五十一《处士传·陶弘景传》
(陶弘景)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陶弘景)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典故
相关人物
三茅兄弟
咸阳兄弟
茅家弟兄
相关人物
茅固
茅盈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道部三·真人下〉~308~2~
大茅君盈南治旬曲之山,元寿二年八月已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方诸葛青童,并从王母降于茅盈之室,又王母命上元夫人授盈二第茅固、茅衷《太霄隐书》。
大茅君盈南治旬曲之山,元寿二年八月已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方诸葛青童,并从王母降于茅盈之室,又王母命上元夫人授盈二第茅固、茅衷《太霄隐书》。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道部三·真人下〉~3082~2~
《茅君传》曰:「盈字叔申,咸阳人也。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盈少禀奇操,矫俗抗迈不求闻达,不交非类。入恒山读老易饵朮潜影,在山中六年,精思念道诚感密应,梦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携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师。』明发乃寻求至西城,斋戒三月,果见王君,盈乃叩头再拜,勤恳乞长生之术,乃得在西城洞台之中金玉上宫亲侍旦夕执巾履之役,积十七年专一不懈,复二年,王君命驾造白玉龟山谒王毋于青琳宫将盈同行,王君见西王母稽首于前,盈乃叩头再拜,自陈于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行其事归家数十年以,汉元帝时,天官下迎,来渡江东,治句曲山。」
《茅君传》曰:「盈字叔申,咸阳人也。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盈少禀奇操,矫俗抗迈不求闻达,不交非类。入恒山读老易饵朮潜影,在山中六年,精思念道诚感密应,梦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携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师。』明发乃寻求至西城,斋戒三月,果见王君,盈乃叩头再拜,勤恳乞长生之术,乃得在西城洞台之中金玉上宫亲侍旦夕执巾履之役,积十七年专一不懈,复二年,王君命驾造白玉龟山谒王毋于青琳宫将盈同行,王君见西王母稽首于前,盈乃叩头再拜,自陈于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行其事归家数十年以,汉元帝时,天官下迎,来渡江东,治句曲山。」
《漢語大詞典》:三顾(三顧)
(1).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唐 沈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参见“ 三顾草庐 ”。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唐 沈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参见“ 三顾草庐 ”。
《漢語大詞典》:三顾草庐(三顧草廬)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刘备 往访 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后 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顾茅庐请 诸葛 了。”
《漢語大詞典》:顾庐(顧廬)
三国 蜀 刘备 三顾 诸葛亮 于草庐之中,咨以当世之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因以“顾庐”为访贤之典故。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负鼎叩角,顾庐筑巖,各由其时。不失其道,在我而已,何常之有。”参见“ 三顾草庐 ”。
《漢語大詞典》:三顾草庐(三顧草廬)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刘备 往访 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后 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顾茅庐请 诸葛 了。”
《國語辭典》:三顾茅庐(三顧茅廬)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漢語大詞典》:三顾草庐(三顧草廬)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刘备 往访 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后 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顾茅庐请 诸葛 了。”
《國語辭典》:茅柴 拼音:máo chái
劣质酒。宋。吴聿《观林诗话》:「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宋。王谌〈渔父词。湘妃泪〉词:「春浪急,石矶寒,买得茅柴味亦酸。」
《國語辭典》:茅柴酒 拼音:máo chái jiǔ
劣酒。明。冯时化《酒史。卷上。酒品。第二》:「茅柴酒,书言故事恶酒曰茅柴。」《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
分類:薄酒
《漢語大詞典》:茅盈
汉景帝 时 咸阳人 。传说年十八上 恒山 修道,旋隐 江 南 句曲山 ,与其弟 固 衷 修炼采药,治病活人,世称“三茅真君”,改 句曲山 为 三茅山 ,简名 茅山 (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境内)。旧有“茅山道士”之传,即本于此。《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大茅君 盈 南至 句曲 之山,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王母 携 王君 ( 西城王君 )及 盈 ,省顾 盈 之二弟,各授道要。 王母 命 上元夫人 授 茅固 、 茅衷 《太霄隐书》。” 明 廖用贤 《尚友录》卷七:“ 茅濛 玄孙 盈 ,字 叔申 ,弟 固 字 季伟 ,次弟 衷 字 思和 。 盈 生于 汉景帝 中元 五年,少秉异操,独味清虚……教二弟延年不死之法,后亦成仙,居 茅山 ,世称‘三茅真君’。”
《漢語大詞典》:三君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漢語大詞典》:三脊茅
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 宋 刘敞 《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职来贡。”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