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回织别离字
 
寄书织锦
 
思锦字
 
挑锦字
 
机上回文
  
灯下锦
 
璇玑断肠图
 
相思字
 
秦川窦氏妻
 
秦川织锦机
 
秦川锦
 
窦家锦字
  
窦闺织妇
 
红丝织字
 
缄锦字
  
织锦人
  
织锦回文诗
 
织锦妻
 
织锦新诗
 
苏氏锦
 
裁诗挑锦
 
解织宜名蕙
 
诗字锦
 
诗织锦梭
 
锦中文
 
锦妇机中字
  
锦字回文
  
锦字梭
 
锦意
  
锦纹
 
锦纹织
 
锦织回鸾
 
鸳机寄锦
 
鸳机锦字
 
鸳纹

相关人物
苏若兰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窦滔妻苏氏〉~2523~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别赋〉~754~
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唐·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秦州,被徙沙漠,其妻苏氏。秦州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至沙漠便娶妇,苏氏织锦端中,作此回文诗以赠之。符国时人也。」
《太平御览》卷五百二十〈宗亲部十·夫妻〉~2496~
崔鸿《前秦录》曰:「秦州刺史窦滔妻,彭城令苏道之女,有才学,织锦制回文诗,以赎夫罪。」

简释

织锦回文:喻妻子之书信或情书。亦指妇女的诗文佳作。唐李白《代赠远》:“织锦作短文,肠随回文结。”


例句

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刘兼 征妇怨

锦字织成添别恨,关河万里路悠悠。 刘沧 寄远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刘长卿 赋得

管纤银字咽,梭密锦书匀。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一

解织宜名蕙,能歌合姓秦。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三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崔国辅 怨词二首之二

江海几时传锦字,风尘不觉化缁衣。 崔峒 赠窦十九

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谁道泪沾衣。 彭伉 寄妻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施肩吾 望夫词

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 李峤 倡妇行

扇中纨素制,机上锦纹回。 李峤

机迥回文巧,绅兼束发新。 李峤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李白 久别离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 李白 代赠远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李白 乌夜啼

窦闺织妇惭诗句,南国佳人怨锦衾。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城上蔷薇

虽非窦滔妇,锦字已成章。 李频 古意

锦字梭悬壁,琴心月满台。 杜牧 代人作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频。 杜甫 江月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 杨郇伯 送妓人出家

锦字窦车骑,胡笳李少卿。 武元衡 石州城

候骑不传箭,回文空上机。 温庭筠 送并州郭书记

遗挂空留壁,回文日复尘。 王维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

梦绕天山外,愁翻锦字中。 窦巩 少妇词

如今便是征人妇,好织回文寄窦滔。 窦巩 从军别家

闲寻织锦字,醉上看花船。 窦巩 赠萧都官

锦字莫辞连夜织,塞鸿常是到春归。 罗邶 征人

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耿湋 古意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郑锡 千里思

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新年堪爱惜,锦字亦珍重。 鲍溶 秋怀五首之三

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 鲍溶 闻蝉

欲和古诗成窦锦,倍悲秋扇损齐纨。 鲍远 赠远

赫胥氏 朝代:远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赫苏氏。传说中远古帝王。其治世,尊民而重事。人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至,鼓腹而游,含脯而嬉,昼而动,夕而息,渴则求饮,饥则求食,莫知作善作恶。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三
苏玄朗,不知何许人。尝学道于句曲,得司命真秘,遂成地仙。传生于晋武帝太康时,隋文帝开皇中,来居罗浮,年已三百馀岁矣。居青霞谷,修炼大丹,自号青霞子。作《太清石壁记》、《茅君歌》,复撰《旨道篇》、《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内视九年,道成,冲举而去云云。明黄佐纂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四、清宋广业辑康熙五十六年刊《罗浮山志会编》卷四《人物志·仙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 【介绍】: 唐人。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中号为白蹠。后折节向学,及进士第。累迁侍御史。湖南观察使崔瓘辟为从事。瓘遇害,涣走交广,与哥舒晃反,兵败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 排行大,蜀人,少年时往来剽盗,善放白弩,巴蜀商人称之为“白蹠”。后折节读书,代宗广德二年(764),进士及第,累迁至监察御史。大历四年(769),湖南观察使崔瓘召为从事。五年,崔被杀,涣南奔广州,依广帅李勉。八年,岭南部将哥舒晃据广州反,苏涣为谋主。十年,路嗣恭率军破广州,斩晃、涣。生平散见《中兴间气集》、《新唐书·艺文志四》之《苏涣诗》注、权德舆《赠太子太保伊公(慎)神道碑铭》、《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大历四年,杜甫漂泊至潭州,涣与之交游。杜甫称其“才力素壮,词句动人”,赞其诗“突过黄初诗”、“殷殷留金石声”(《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高仲武选其诗三首入《中兴间气集》,评曰:“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有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4首。
唐诗汇评
苏涣(?-775),里贯未详。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蜀商人号为“白蹠”,以比盗蹠。后折节读书。广德二年登进士第。大历四年,以侍御佐崔瓘湖南幕,与杜甫交游,甫赞其诗作“突过黄初”。次年,减玠杀崔瓘,据潭州,涣亡走岭南。哥舒晃杀广州刺史吕崇贲反,涣为之谋主。晃败,死之。有《苏涣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三首。

作品评论

杜甫《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
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于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舟楫,已而茶酒内,余请诵近诗。肯吟数首,才力素壮,辞句动人。接对明日,忆其浦思雷出,书箧儿杖之外,殷殷留金石声。赋八韵记异,亦见老夫倾倒于苏至矣。诗云:“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时。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胜食斋房芝……”
中兴间气集
涣本不平者,善放白弩,巴中号曰“白蹠”,賨人患之,以比盗蹠。后自知非,变节从学。乡赋擢第,累迁至御史……二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故善之。
兰丛诗话
杜所称赏之苏涣,据《唐书》有为“白蹠”者,不知即此人否?其诗有古律二十余首,不知即杜所称“殷殷几席者”否?其事其人皆不足以深究,其诗非古非律,不知何所据而创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4—976 【介绍】: 宋京兆武功人,字表东。后唐明宗长兴初为邓州从事。历仕后汉、后周,以谳狱有功,迁大理少卿、屯田郎中。宋初,诏与窦仪等详定《刑统》、《编敕》。累官左谏议大夫。太祖开宝七年,监在京商税。深文少恩,世人号为酷吏。
全宋文·卷一二
苏晓(九○四——九七六),字表东,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人。后唐长兴初辟邓州从事,历后汉、周,官至屯田郎中。宋初,与窦仪等同详定《刑统》。乾德三年,以度支郎中出为淮南转运使。开宝三年,改西川,仍掌京城市征。累迁左谏议大夫。九年六月卒,年七十三。《宋史》卷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苏滨,字颍叟,号耕堂,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泂弟。生平不详,《泠然斋诗集》中多有兄弟唱和诗。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苏氏,苏洵女,适程之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49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子美,号沧浪翁。苏舜元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少有大志,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其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杰多从之游。初以父荫补官,累迁大理评事。庆历中,范仲淹荐其才,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岳父杜衍与仲淹主新政,多遭谗陷,舜钦坐售故纸钱召妓乐会宾客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以自适。工诗文,其体豪放,时发愤于歌诗中。又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为时人所传。后为湖州长史卒。有《苏学士集
全宋诗
苏舜钦(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今属河南)。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进士(《隆平集》卷六),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入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时杜衍、富弼、范仲淹执政,主持“庆历新政”。苏舜钦为杜衍婿,因进奏院祠神,以出售废纸公钱宴会,为人所劾,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闲居苏州。后复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年四十一。有《苏学士文集》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苏舜钦诗,以沈文倬点校《苏舜钦集》为底本。沈氏点校本以清康熙中宋荦校定徐惇复刊印本为底本,曾参校清黄丕烈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黄本)、陈乃乾过录何焯校本(简称陈本)、清光绪中李星根等重编校刊十卷本(简称李本)、黄丕烈过录顾广圻校记(简称顾校)、陈乃乾过录钱泰吉校记(简称钱校)等。此次据《全宋诗》体例,对底本校语作若干删节、调整,并据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苏学士集》(简称四库本)予以补正。辑录所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舜钦(1008-1048) 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苏易简孙。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见嫉于守旧党,罢职闲居苏州。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有词见《花庵词选》。
全宋文·卷八七四
苏舜钦(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舜元弟。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景祐元年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丁父忧,居丧于长安。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庆历四年,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岳父杜衍与仲淹、富弼主新政,为人倾陷,坐用鬻故纸公钱召 妓乐会宾客被劾除名。寓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诗文。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诗文豪健,善草书。有集十六卷。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66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明允,号老泉。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遂闭门苦读,精通六经、百家之说。仁宗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赴试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文二十二篇,士大夫争相传阅。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以文安县主簿参与修纂建隆以来礼书,名《太常因革礼》,书成而卒。擅长古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轼、辙合称三苏。有《谥法》、《嘉祐集》。
全宋诗
苏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举进士,茂才异等皆不第。仁宗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遂知名。为秘书省校书郎,灞州文安县主簿。与姚辟同修礼书,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英宗治平三年卒,年五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传世有《嘉祐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苏君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苏洵诗,以明嘉靖太原府刻《重刊嘉祐集》十五卷为底本(存诗一卷),校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巾箱本《嘉祐集》(简称四部丛刊本)、清康熙邵仁泓刻《苏老泉先生全集》(简称康熙本)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北宋文学家,与子轼、辙合称"三苏",均列"唐宋八大家"。洵长于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
全宋文·卷九一八
苏洵(一○○九——一○六六),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遂绝意于科举,闭户读书为文辞。至和二年,知益州张方平访知其人,嘉祐元年荐于欧阳修。修上其书于朝,召试舍人院,辞不至。五年八月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六年七月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治平二年九月修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三年四月卒,年五十八。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存)、《谥法》三卷(存)、《易传》十卷。见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载《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骈字类编》:苏氏(苏氏)
书牧誓惟妇言是用疏正义曰晋语云殷辛伐有苏氏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而亡殷 左传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蔿国为之师及惠王即位取蔿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注苏氏周大夫桓王夺其十二邑以与郑自此以来遂不和
分类:苏氏
《漢語大詞典》:赫苏氏(赫蘇氏)
见“ 赫胥氏 ”。
《國語辭典》:赫胥氏  拼音:hè xū shì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说为炎帝。《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晋。郭象。注:「赫胥,盖炎帝也。」
分類:帝王
《國語辭典》:秦川女  拼音:qín chuān nǚ
晋代窦滔之妻苏蕙,曾作织锦回文诗以赠夫。见《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
分類:苏氏
《漢語大詞典》:燕誉(燕譽)
安乐。誉,通“ 豫 ”。《诗·大雅·韩奕》:“庆既令居, 韩姞 燕誉。” 朱熹 集传:“燕,安;誉,乐也。”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朱熹 集传引 苏氏 曰:“誉、豫通。凡之‘誉’,皆言乐也。” 宋 曾巩 《王制一》:“尔尚无作匪德,以追配前人之休……俾人预怀荣之庆,而身兼燕誉之祥。”《宋史·乐志十四》:“跪觴祝辞,以永燕誉。宝祚万年,磐石巩固。” 王闿运 《邓太夫人锺氏墓志铭》:“ 武功君 靡国不到,諏钟燕誉。”
分類:安乐苏氏
《國語辭典》:妲己  拼音:dá jǐ
人名。姓己,字妲,生卒年不详,商代有苏氏之女。纣王之妃,得纣王宠爱,助纣为虐,周武王灭纣被杀。
《漢語大詞典》:曾坑
地名。在 宋 时 福建 建安 北苑 苏氏园 的最高处。其地产茶,因亦以为茶名。 宋 苏轼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 赵次公 注:“曾坑,茶名,盖因地得名也。”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四:“茗花浮 曾坑 ,酒泛酌宜城。”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北苑茶正所产为曾坑,谓之正焙。非曾坑为沙溪,谓之外焙。二地相去不远而茶种悬絶。沙溪色白,过于曾坑,但味短而微涩,识茶者一啜,如别 涇 渭 也。”
《國語辭典》:回文  拼音:huí wén
1.反覆颠倒均能成诵的诗词。也作「回文」。
2.句子的上下两句,词汇相同而词序相反的修辞法。如老子第八十一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回覆的公文。《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解曹伯明并赃物文卷,到府厅交割了,讨了回文自回。」
4.回族的文字。即现行维吾尔文字,用阿拉伯字母书写,自右而左横行,字母有二十八至四十个不等。
《國語辭典》:回文锦(迴文錦)  拼音:huí wén jǐn
织有回文诗的锦帛。南朝梁。萧绎 寒闺诗:「愿织回文锦,因君寄武威。」
分類:回文诗
《漢語大詞典》:机中锦字(機中錦字)
指 晋 窦滔 妻 苏蕙 所作织锦回文《璇玑图》。 滔 仕 苻坚 为 秦州 刺史,获罪远徙流沙, 蕙 作回文七言诗织于锦上以寄 滔 ,辞甚凄楚。 唐 皇甫冉 《春思》诗:“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宋 周邦彦 《氐州第一》词:“坐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縈怀抱。”
分類:苏蕙苻坚
《漢語大詞典》:窦锦(竇錦)
(1). 晋 窦滔 妻 苏蕙 织锦为回文旋图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精妙。后因以“竇锦”指精妙的诗文。 唐 鲍溶 《赠远》诗:“欲和古诗成 竇 锦,倍悲秋扇损 齐 紈。”
(2).借指 苏蕙 。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啸如 鲁 柱,才如 竇 锦,遇如 班 扇。”参见“ 竇滔妇 ”。
《漢語大詞典》:窦滔妇(竇滔婦)
晋 窦滔 妻 苏蕙 ,字 若兰 。 滔 于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蕙 因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巧妙而词情凄惋。事见晋书·列女传。后以“竇滔妇”指文思巧妙的才女。 唐 韦縠 《古意》诗:“虽非 竇滔 妇,锦字已成章。”
分類:苏蕙苻坚
《國語辭典》:织锦(織錦)  拼音:zhī jǐn
1.编织锦缎。汉。王充《论衡。程材》:「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唐。李白 乌夜啼诗:「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2.用丝、缎交织而成山水、花卉、人物等极精巧的艺术品。以杭州出产者最有名。
3.古人回文诗以锦织成,故称回文诗为「织锦」。《文选。江淹。别赋》:「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國語辭典》:织锦回文(織錦迴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晋代窦滔妻苏蕙,因思念丈夫,将所作的回环反覆皆可读的回文诗织在锦锻上,寄给窦滔,以表深情。语本《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后比喻词句优美的佳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也作「回文织锦」。
《國語辭典》:织锦回文(織錦迴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晋代窦滔妻苏蕙,因思念丈夫,将所作的回环反覆皆可读的回文诗织在锦锻上,寄给窦滔,以表深情。语本《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后比喻词句优美的佳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也作「回文织锦」。
《國語辭典》:锦字(錦字)  拼音:jǐn zì
织在锦上的字句。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唐。李白〈秋浦寄内〉诗:「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亦指优美的诗句。唐。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台有暇,文律动于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于天下。」
分類:华美文辞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國語辭典》:锦书(錦書)  拼音:jǐn shū
本指织在锦缎上的文句。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华丽的书信。唐。王勃〈七夕赋〉:「上元锦书传宝字,王母琼箱荐金约。」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分類:华美文书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