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织造(織造)  拼音:zhī zào
职官名。明清时设于江宁、苏州、杭州,掌理织造皇室各项衣料等事。
《漢語大詞典》:短簿祠
晋 王珣 的祠庙,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山 。 清 吴伟业 《顾西巘侍御同沈友圣虎丘即事》诗之三:“ 生公 石上广场开,短簿祠荒闭緑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陈沧州 ﹞《重游虎邱》诗云:‘……春风再扫 生公 石,落照仍衔短簿祠。’”
《國語辭典》:苏白(蘇白)  拼音:sū bái
以苏州话发音的口白。如:「昆曲里头有许多苏白。」
《國語辭典》:沧浪亭(滄浪亭)  拼音:cāng láng tíng
地名。在江苏省吴县城内。本为五代吴越钱氏广陵王元璙的别圃,宋苏舜钦得之,始筑沧浪亭,为吴中名胜之一。
《漢語大詞典》:狮子林(獅子林)
(1). 江苏省 苏州市 四大名园之一。原为 元 代 天如 禅师讲道之所, 清 乾隆 间重修扩建。园内布以假山,洞壑幽邃,盘曲迂回,奇峰怪石或如形态各异的狮子,故名。 清 赵翼 《同蓉溪芷堂游狮子林题壁》诗:“人间乃有 狮子林 ,一亩中藏百里阔。”参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狮子林》
(2).古寺名。在 安徽省 黄山 狮子峰 。今寺毁而名其地,风景殊绝。 叶圣陶 《黄山三天》:“住 狮子林 便于游 黄山 的北部和西部,住 文殊院 便于游中部,主要是 天都峰 和 莲花峰 。”
《国语辞典》:马鞍山(马鞍山)  拼音:mǎ ā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辖昆山市西北,南通县南。(2)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辖赤壁市西北。风景幽美,上有石塔,下有观澜阁,为游览胜地,且以煤矿著名。(3)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西南,蜿蜒于海兰河,布尔哈通河之间,东与帽儿山相接。
《漢語大詞典》:伯通桥(伯通橋)
皋桥 的别称。在今 苏州市 阊门 内。相传 汉 皋伯通 曾居此桥侧,故名。 明 徐祯卿 《青门歌送吴郎》诗:“落日帆归 杨子渡 ,青山家对 伯通桥 。”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桥梁
分類:苏州阊门
《漢語大詞典》:吴练(吴練)
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 孔子 、 颜渊 登 鲁东山 望 吴昌门 , 渊 曰:‘见一疋练,前有生蓝。’子曰:‘白马、芦蒭也。’”后遂以“吴练”为典实。(1)指白马。 唐 刘威 《伤曾秀才马》诗:“吴练已知随影没,朔风犹想带嘶闻。”(2) 吴 阊门 。代指 苏州 。 清 徐晟 《春感和舍弟漳州来韵》:“几曾极目观 吴 练,最是伤心续楚词。”
《國語辭典》:白公堤  拼音:bái gōng tí
地名:(1)位江苏省吴县虎邱下。唐白居易任职苏州刺史时所筑。(2)位于浙江省杭县西湖中。杂植花木,风景妙丽,唐时称为「白沙堤」,后传说为白居易所筑,故称为「白公堤」。简称为「白堤」。
《漢語大詞典》:白沙堤(白沙隄)
堤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断桥 与 孤山 之间。也称 断桥堤 。相传为 白居易 任 杭州 刺史时所筑,故又称 白公堤 、 白堤 。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緑杨阴里 白沙隄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杭州府·西湖》
《漢語大詞典》:留园(留園)
著名园林之一。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阊门 外。 明 太仆少卿 徐时泰 筑东园、西园。 清 嘉庆 五年(1800)观察 刘恕 就东园改筑“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清 末归 盛氏 ,易“刘”为“留”,今仍称“留园”。此园规模宏大,主建筑富丽堂皇,布局紧凑又富变化,充分体现建园艺术上分合、曲直、明暗、虚实对比的手法,是我国园林中的一个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漢語大詞典》:采香径(采香徑)
古迹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灵岩山 前。 唐 刘禹锡 《馆娃宫》诗:“唯餘 采香径 ,一带绕山斜。”亦作“ 采香逕 ”、“ 采香涇 ”。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一:“ 采香逕 ,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 吴王 种香於 香山 ,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 灵巖山 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 箭涇 。” 宋 姜夔 《庆宫春》词:“ 采香涇 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清 顾文彬 《哭三子承》诗之二二:“ 胥 乡遥指 采香涇 ,一櫂蒓波渡 洞庭 。” 清 徐松 张大纯 百城烟水·吴县:“ 采香庵 ,以庵近 采香逕 ,又取‘撮羣经而为果,采百花以为浆’之意,额曰‘采香’。”
《国语辞典》:沈复(沈复)  拼音:shěn fù
人名。(西元1763~1808)字三白,清苏州人。能文善画,游幕四方,晚年学道以终。著有《浮生六记》。
《漢語大詞典》:天平山
山名。在 江苏 苏州市 西,位于 灵岩山 、 支硎山 之间。山高顶平,多林木泉石,有 一线天 、 白云泉 、 高义园 、 望湖台 等名胜。 唐 白居易 《白云泉》诗:“ 天平山 上 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漢語大詞典》:讲石(講石)
指 苏州 虎丘 生公讲台 。也称 千人石 、 生公石 。相传为 南朝 梁 竺道生 说法之处。 王闿运 《上征赋》:“周览既倦,乃登 虎阜 ,抚五人之碑,抔 要离 之土,坐 生公 之讲石,窥 灵巖 之洞户。”
《漢語大詞典》:锦帆泾(錦帆涇)
江苏 苏州 盘门 内沿城壕。相传 吴王 锦帆以游,故名。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打围》:“前面是 锦帆涇 、 百花洲 。” 清 赵翼 《灵岩山馆吊毕秋帆》诗:“ 锦帆涇 驶无游舫,响屧廊空有断垣。”亦省称“ 锦涇 ”。 清 吴伟业 《西巘顾侍御招同沉山人友圣虎丘夜集作图纪胜因赋长句》:“ 锦涇 催动木兰橈,恣讨名山纵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