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走花溜水
犹言花言巧语。《西游记》第七四回:“你莫像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水的胡缠。”
分類:花言巧语
《国语辞典》:打花胡哨  拼音:dǎ huā hú shào
花言巧语,说好听话,但未必有诚意。《红楼梦》第三五回:「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
《國語辭典》:风花雪月(風花雪月)  拼音:fēng huā xuě yuè
1.四时景色。《孤本元明杂剧。鱼篮记。第一折》:「春夏秋冬四季天,风花雪月紧相连。」
2.比喻风流场所中男女欢爱的行为。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光阴如隙驹,陈秀才风花雪月了七八年,将家私弄得乾净快了。」
《國語辭典》:翻唇弄舌(翻脣弄舌)  拼音:fān chún nòng shé
比喻逞口舌之能,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五六回:「又要好相处,没些说是说非,翻唇弄舌,这就好了。」《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死的也说得活起来,活的也说得死了去,是一个翻唇弄舌的婆娘。」
《漢語大詞典》:怀给(懷給)
善于花言巧语。《淮南子·主术训》:“故不仁而有勇力果敢,则狂而操利剑;不智而辨慧怀给,则弃驥而不式。” 高诱 注:“怀,佞也。”
分類:花言巧语
《漢語大詞典》:簧蛊(簧蠱)
用花言巧语迷惑人。《宣和遗事》前集:“近闻有贼臣,乃市井无籍小人,一旦遭遇圣恩,巧进佞諛,簧蛊圣德。”
《國語辭典》:花舌子  拼音:huā shé zi
惯于花言巧语的人。如:「花舌子说话没几分真实,不可相信。」
《國語辭典》:花说柳说(花說柳說)  拼音:huā shuō liǔ shuō
形容虚假而动听的言语。《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你看不得这些小爷们花说柳说的,不中用,一按就没了。」也作「花言巧语」、「巧语花言」。
分類:花言巧语
《漢語大詞典》:花麻调嘴(花麻調嘴)
犹言花言巧语。 明 无名氏 《南极登仙》第三折:“你则老实説,我那里晓的这等花麻调嘴。”亦作“ 花马掉嘴 ”。红楼梦第六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麪,你吃我看’。” 孙犁 《白洋淀纪事·“藏”》:“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你好好地告诉我没事!”
分類:花言巧语
《国语辞典》:花马吊嘴(花马吊嘴)  拼音:huā mǎ diào zuǐ
花言巧语哄骗人。《红楼梦》第六五回:「尤三姐站在炕上,指贾琏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也作「花马吊嘴」。
《國語辭典》:花猫巧嘴(花貓巧嘴)  拼音:huā māo qiǎo zuǐ
比喻花言巧语。《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二五回:「天师道:『那个听你这个花猫巧嘴。』照头就是一剑砍去。」
分類:花言巧语
《國語辭典》:花狸狐哨  拼音:huā li hú shào
1.颜色华美纷杂,含有轻贬之意。《西游记》第一二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也作「花丽狐哨」。
2.举止轻佻,言语慧黠。也作「花丽狐哨」。
《國語辭典》:花嘴花舌  拼音:huā zuǐ huā shé
花言巧语。《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那凤奴年已一十五岁,已解人事,见孙三郎花嘴花舌,说著浑话。」
《漢語大詞典》:缉缉翩翩(緝緝翩翩)
形容交头接耳、花言巧语。《诗·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譖人。” 高亨 注:“缉,通‘咠’,附耳私语也;翩,读为諞,花言巧语。”北史·魏广阳王深传:“復令臣兄子 仲显 异端讼臣,缉缉翩翩,谋相诽谤。”
分類:花言巧语
《漢語大詞典》:枪花(槍花)
(1).犹花腔。比喻花言巧语。《冷眼观》第十四回:“我们吃堂子饭的,同客人离了打誑语掉枪花,还有甚么戏唱呢?”
(2).武术中枪术变化的一种花招,可以使对方对自己的动作发生错觉。 老舍 《断魂枪》:“为躲那对眼睛, 王三胜 耍了个枪花。”
(3).比喻手段,手法。 鲁迅 《花边文学·“大雪纷飞”》:“这回的‘大雪纷飞’里,也没有‘一片一片’的意思,这不过特地弄得累坠,掉着要大众语丢脸的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