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缯锦
花纱
虬盖
文墀
砑绫
丹绮
阴文
印花
绫袜
裂纹
锦缎
镂章
蕉叶白
甲文
裹肚
《漢語大詞典》:缯锦(繒錦)
有彩色花纹之丝绸。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朱道士 ﹞忽见蟠蛇如堆繒锦,俄变为巨龟。”旧唐书·崔宁传:“会 旰 使至,卑辞厚礼,送繒锦数千匹。”
《漢語大詞典》:花纱(花紗)
(1).织有花纹的经纬密度较稀而质薄的一种织物。古代多以丝为之。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三:“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宋史·食货志上三:“ 天圣 中,詔减 两蜀 岁输锦綺、鹿胎、透背、欹正之半,罢作綾花纱。 明道 中,又减 两蜀 岁输锦綺、綾罗、透背、花纱三之二,命改织紬、绢以助军。”金史·舆服志中:“ 大定 十三年,太常寺拟士人及僧尼道女冠有师号、并良閒官八品以上,许服花纱綾罗丝紬。”
(2).棉花和棉纱合称“花纱”。 茅盾 《子夜》二:“‘标金’、‘大条银’、‘花纱’、‘几两几钱’的声浪,震得人耳聋。”
《漢語大詞典》:虬盖(虬蓋)
(1).饰有龙形花纹的车盖。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排云接虬盖,蔽日下霓裳。”
(2).比喻枝叶茂盛的树顶。 明 唐顺之 《嵩阳宫柏》诗:“宾来虬盖偃,仙去鹤巢空。”
《漢語大詞典》:文墀
有花纹的石阶。 三国 魏 曹植 《鹖赋》:“阶侍斯珥,俯耀文墀。”
分類:花纹石阶
《國語辭典》:砑绫(砑綾)  拼音:yà líng
光绫。宋。周邦彦虞美人。金闺平帖春云暖〉词:「砑绫小字夜来封,斜倚曲阑凝睇,数归鸿。」
《漢語大詞典》:丹绮(丹綺)
红色而有花纹的丝织品。 唐 王勃 《秋夜长》诗:“纤罗对凤凰,丹綺双鸳鸯。”
《國語辭典》:阴文(陰文)  拼音:yīn wén
镂刻器物或印章上凹下的文字或花纹。也称为「白文」。
《國語辭典》:印花  拼音:yìn huā
1.在纸或布上所印的各种图案花样的统称。
2.由政府出售,作为课税用的有价税票。参见「印花税票」条。
《國語辭典》:印花税(印花稅)  拼音:yìn huā shuì
一种对特种凭證,以贴用政府特制的印花税票,所课徵的租税。根据印花税法的规定,营业发票、银钱收据、买卖动产契据、承揽契据及典卖、让售及分割不动产契据等均需于凭證书立或交付时缴交印花税。
《国语辞典》:绫袜(绫袜)  拼音:líng wà
用细软有花纹的织物制成的薄袜。
《國語辭典》:裂纹(裂紋)  拼音:liè wén
1.器物将裂时所出现的纹路。清。徐珂《清稗类钞。方伎类。蒙人之卜筮》:「冷后,视其裂纹,以定吉凶。裂纹长而直者吉,曲而短者凶。」
2.指烧制瓷器时所故意做成像裂开的花纹。如:「这位烧瓷师傅的手艺极佳,作品的裂纹如花,深受喜爱。」
《國語辭典》:锦缎(錦緞)  拼音:jǐn duàn
色彩花纹绚丽的丝织品。旧时为江南贡品,用来作袍服、帷幛等。
《漢語大詞典》:镂章(鏤章)
雕绘花纹。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寳铰星缠,鏤章霞布。” 李善 注:“章,采文也。”
分類:雕绘花纹
《漢語大詞典》:蕉叶白(蕉葉白)
端州 砚石的一种花纹。产于 广东 肇庆 羚羊峡 北岸坑。石质坚润,色青,纹理间有纯白片如蕉叶者,故名。用此石制成的砚,亦名“蕉叶白”,为端砚的一种。 清 钮琇 觚賸·石言:“峡石鑛凡十一,北岸坑曰 阿婆 ,曰 白婆坟 ,其石质黯黝不鲜,佳者亦有火捺纹、蕉叶白。”亦省称“ 蕉白 ”。 清 姚鼐 《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诗:“松煤竹管行抛弃,蕉白红丝尘自封。”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端州 石以 水巖 大西洞 为上,冰纹则尤为 大西洞 之最…… 道光 开坑始得,前此所未有也……诚为山川灵异,钟美於是,他洞所无,惟蕉白、鱼脑、青花,差足肩随,餘者不復比数。”
《漢語大詞典》:甲文
战衣上的花纹。宋史·仪卫志六:“甲以布为里,黄絁表之,青緑画为甲文。”
分類:衣上花纹
《國語辭典》:裹肚  拼音:guǒ dù
古代围系在腰腹间的布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问的人揭开长衣,露出那兜罗锦红裹肚来,一手摸出银钱一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