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花本
织造花色织物时所绘的织花样稿。俗称纹样。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花本:“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於纸上,结本者以丝綫随画量度,算计分寸秒忽而结成之。”
《国语辞典》:喜花  拼音:xǐ huā
1.贴于婚嫁物品上的花样剪纸。
2.倒酒时,酒面上所冒起的泡沫。《西游记》第八二回:「果然斟起有一个喜花儿,行者变作个蟭蟟虫儿,轻轻的飞入喜花之下。」
《漢語大詞典》:花布
有花纹或花样图案的布。 明 宋濂 《渤泥入贡记》:“王綰髺裸跣,腰缠花布,无舆马,出入徒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这箱子本来是小人的东西,里面只有一床花布被窝,一床老蓝布褥子。” 王西彦 《寻常事》:“唉, 东阳 花布的花色倒好,就是不经穿。”
《漢語大詞典》:花墙(花牆)
(1).以攀援植物进行绿化的墙面。 唐 陆龟蒙 《袭美以纱巾见惠继以雅音因次韵酬谢》:“堪窥水槛澄波影,好拂花墙亚蕊香。”
(2).上段砌成镂空花样的墙。 周作人 《夏夜梦抄》四:“从花墙后望出去,却见 得法 已经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专等着长毛去杀他了。”
《漢語大詞典》:描花
依照花样描摹。《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娟娟小姐 ,花容月貌,自不必説,刺绣描花,也是等闲之事。”《中国歌谣资料·江苏民歌〈我唱歌为了大家事〉》:“叫我唱歌并不难,不是描花绣牡丹。”
《漢語大詞典》:翻样(翻樣)
变换花样。 宋 秦观 《纪子瞻罢使高丽》诗:“贡外别题求妙札,锦中翻样织新篇。”
分類:变换花样
《國語辭典》:挑花  拼音:tiǎo huā
一种手工艺。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各种图案。一般挑在枕头、桌布和童装等上面,作为装饰。也称为「刺绣」。
《國語辭典》:花瓜  拼音:huā guā
1.比喻头破血流或被骂的体无完肤。如:「脸上打得花瓜似的。」、「骂得他花瓜似的。」
2.腌制的小黄瓜。也称为「花胡瓜」。
《漢語大詞典》:弄章
谓在章奏上耍弄花样。《李秀成自述》:“后见京中之事,日日变动,屡具本奏,越奏越怒,又逢佞臣弄章。”
《国语辞典》:弦纹(弦纹)  拼音:xián wén
一种青铜器上的纹饰。花样简单,纹形为凸起的横线,约为一道或三道。盛行于商代和周代。
《國語辭典》:花哨  拼音:huā shao
1.装饰艳丽。如:「瞧他今天打扮得多光鲜花哨,八成有约会。」也作「花稍」。
2.语词变化丰富。《醒世姻缘传》第七○回:「我家里养著个会花哨的腊嘴哩!」也作「花稍」。
《漢語大詞典》:飞鱼服(飛魚服)
绣有飞鱼花样的显贵官服。明史·舆服志三:“十六年,羣臣朝於驻蹕所,兵部尚书 张瓚 服蟒,帝怒,諭阁臣 夏言 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 言 对曰:‘ 瓚 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
《漢語大詞典》:大八件
北京 所产的有八种不同花样的点心、糕饼。见 清 李虹若 《朝市丛载·食品》《相声创作选集·买猴儿》:“第三天一清早晨,五区消费合作社食品部主任来啦,提拉着两包大八件,两包鸡蛋糕。”
《漢語大詞典》:软脂(軟脂)
(1).一种油煠的面食,细条相连或扭成各种花样。俗称馓子。 宋 宇文懋昭 《大金国志·婚姻》:“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一本作“ 软指 ”。
(2).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中所含的白色柔软的物质,是软脂酸和甘油的化合物。用来制造肥皂、蜡烛、甘油等。
《漢語大詞典》:弄玄虚
玩弄花样。《西游记》第四九回:“ 八戒 喝道:‘……你(金鱼)弄玄虚,假做甚么 灵感大王 ,专在 陈家庄 要吃童男童女,我本是 陈清 家 一秤金 ,你不认得我么?’”亦省作“ 弄玄 ”。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 行者 道:‘怪不得这般弄玄,原是些欺软怕硬的家伙,在这里摆下圈套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