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82,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金节
节镇
事节
诚节
八节
重阳节
峻节
盛节
立节
音节
节士
庆节
寒食节
均节
逆节
《漢語大詞典》:金节(金節)
(1).诸侯使臣的符节。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 汉 郑玄 注:“诸侯使臣行覜聘,则以金节授之,以为行道之信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明 何景明 《观兵》诗之二:“使过传金节,军行奏玉簫。”
(2).古代殿庭的仪仗。 唐 刘长卿 《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诗:“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宋史·仪卫志一:“黄麾半仗,金节一十二人;黄麾小半仗、黄麾角仗,各设金节十二人。”宋史·仪卫志六:“金节, 隋 制也。黑漆竿,上施圆盘,周缀红丝拂八层,黄绣龙袋笼之。”
《漢語大詞典》:节镇(節鎮)
(1).指节度使。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族祖 天水 昭公 ,以旧相为吏部侍郎……公凡八任銓衡,三领节镇,皆带府号。”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戊午,以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为 陕州 节度使。初,帝以檄书告藩隣,唯 金 遣判官 薛文遇 往来计事,故以节镇奬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节度使在家食俸之例见于葛从周碑:“ 从周 以疾致仕,遥授节度,食其俸于家,非真节度也, 宋 世节镇在家食俸之例殆始于此。”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宋史·职官志六:“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是时,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实为希阔之典。”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 杨公 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國語辭典》:事节(事節)  拼音:shì jié
事情的细节、状况。《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知远入府至衙,夫人、成祐接著,问:『事节如何?』」
《漢語大詞典》:诚节(誠節)
忠诚不渝的节操。《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东平 刘公干 ,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隋书·杨素传:“早建殊勋,夙著诚节。”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通天元年:“ 鹿城 主簿 宗城 潘好礼 ,著论,称 有功 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國語辭典》:八节(八節)  拼音:bā jié
中国古代将廿四节气,各依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为起点分为八个群组。《周髀算经》卷下:「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凡为八节二十四气。」
《国语辞典》:重阳节(重阳节)  拼音:chóng yáng jié
九为阳数,俗称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习俗多于此日相率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以避凶厄。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也称为「暮节」、「登高节」、「老人节」、「重九」、「重阳」、「重阳日」。
《國語辭典》:峻节(峻節)  拼音:jùn jié
高尚的节操。《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
分類:高尚节操
《漢語大詞典》:盛节(盛節)
(1).高尚的节操。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盛节絜言,皦然若不可涅。”
(2).盛大的礼仪。《汉书·儿宽传》:“其封 泰山 ,禪 梁父 ,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
(3).好的法度。 宋 苏轼 《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漢語大詞典》:立节(立節)
树立节操。《淮南子·氾论训》:“ 季襄 、 陈仲子 立节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后汉书·朱穆传:“公卿共表 穆 立节忠清,虔恭机密,守死善道,宜蒙旌宠。”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國語辭典》:音节(音節)  拼音:yīn jié
1.语音学上指由一个或数个音素组成的语音结构基本单位。也称为「音缀」。
2.音乐的快慢节奏。《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祢衡传》:「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
《國語辭典》:节士(節士)  拼音:jié shì
节烈之士。《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望之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云者好节士,劝望之自裁。」
分類:有节节操
《漢語大詞典》:庆节(慶節)
吉庆的节日。旧唐书·音乐志三:“庶几承庆节,歆奠卜帷宫。”宋史·乐志十七:“凡游幸但奏乐行酒,惟庆节上寿及将相入辞赐酒,则止奏乐。”
分類:吉庆节日
《国语辞典》:寒食节(寒食节)  拼音:hán shí jié
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晋文公时为求介之推出仕而焚林,之推抱木而死,全国哀悼,于是乃定是日禁火寒食。见《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寒食》引晋。陆翙《邺中记》。因介之推有龙蛇歌,故也称为「龙歌节」。也称为「冷节」、「寒食」。
《漢語大詞典》:均节(均節)
犹调节。周礼·天官·司会:“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财用。” 贾公彦 疏:“云以九式均节邦之财用者,九式,所以用九赋,使均平有节,故云均节邦之财用。” 宋 曾巩 《户部侍郎制》:“夫知农之艰难,而有以劝助;视财之丰匱,而有以均节。” 宋 叶适 《中奉大夫林公墓志铭》:“ 汀州 赋输无法,吏多取自入,为百姓患,帅漕请均节之,以委公。”
分類:调节
《漢語大詞典》:逆节(逆節)
(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管子·势:“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 尹知章 注:“言将为篡杀凶逆之节。”隋书·地理志下:“其人性并轻悍,易兴逆节。”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是时 僕固怀恩 虽未叛,然其逆节已著矣。”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国语·越语下》:“逆节萌生。” 韦昭 注:“害杀忠正,故为逆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节乳母:“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3).犹叛逆。后汉书·朱浮传:“今 彭宠 反畔, 张丰 逆节,以为陛下必弃捐它事,以时灭之。”新唐书·外戚传·武三思:“ 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节,斲棺暴尸,夷其墓。”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六朝名教颓陵:“ 晋 王敦 、 桓温 ,叛臣也,而《世説》犹称 敦 为 王大将军 ,称 温 为 桓公 , 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节为异。”
(4).指叛逆者。 三国 魏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揜讨逆节,折衝四海。”《宋书·沈文秀传》:“凡诸逆节,亲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咏怀》之一:“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仇兆鳌 注:“逆节,指附贼者。”
(5).违背法度。《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凡杀无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节絶理。”
(6). 陕西 临潼 风俗。重阳节登 骊山 ,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