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历气(曆氣)
指治历中的推算节气。新唐书·历志三上:“历气始于冬至,稽其实,盖取诸晷影。”
分類:推算节气
《漢語大詞典》:阴管(陰管)
代表秋冬节气的律管。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所冀节移阴管,无劳 河内 之灰;气动阳钟,不待 金门 之竹。” 倪璠 注引后汉书·律历志:“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其灰去。”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参见“ 阴吕 ”。
《漢語大詞典》:阴吕(陰吕)
即六吕。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凡阳律、阳吕皆下生,阴律、阴吕皆上生。”参见“ 阴六 ”、“ 六吕 ”。
分類:六吕
《国语辞典》:十二次  拼音:shí èr cì
中国古代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以正节气及岁星(即木星)的位置,称为「十二次」,也称为「十二辰」。
《漢語大詞典》:起灰
(1).古人为了预测节气,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的灰就会自行飞出。 宋 邵雍 《依韵和张元伯职方岁除》:“残腊方迴律,新春又起灰。”参见“ 葭灰 ”。
(2).生灰。 蹇先艾 《在贵州道上》:“弟兄,你不晓得,我身上这两天干得起灰吗?”
《國語辭典》:葭灰  拼音:jiā huī
一种古代占气候的方法。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以占。《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國語辭典》:月历(月曆)  拼音:yuè lì
1.记一月中所行政事的书册。《续汉书志。卷四。礼仪志上》:「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历。」
2.每月一页的历本。
《漢語大詞典》:轮扇(輪扇)
我国古代测节气的仪器。隋书·律历志上:“ 后齐 神武 霸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 ,深有巧思……又为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测二十四气。每一气感,则一扇自动,他扇并住。”
分類:节气仪器
《漢語大詞典》:气律(氣律)
古代乐理术语。谓乐律和节气相应。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师涓 出於 卫灵公 之世,写列代之乐,造新曲以代古乐,故有四时之乐……奏於 灵公 , 灵公 情湎心惑,忘於政事。 蘧伯玉 趋阶而諫曰:‘此虽以发扬气律,终为沉湎淫漫之音,无合於风雅,非下臣宜荐於君也。’”参阅礼记·乐记汉书·律历志上
《漢語大詞典》:候灰
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以占节气变化,谓之“候灰”。又名葭灰。 明 梁少白 《破齐阵·咏时序悼亡》套曲:“时移日渐长,转候灰,又节值书云岁。”参见“ 候气 ”。
分類:律管节气
《漢語大詞典》:候气(候氣)
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元 刘埙 隐居通议·律管候气:“ 北齐 神武 霸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 ,世号知音,能以管候气。”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漢語大詞典》:历节(曆節)
历法上所推算的节气。 汉 蔡邕 《月令问答》:“问者曰:‘历云小暑,季夏节也;而今文见於五月,何也?’曰:‘今不以历节言,据时始暑而记也。’”
《漢語大詞典》:哀气(哀氣)
凄清寒冷的节气。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义:“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
《漢語大詞典》:格候
谓推算季候节气。《宋书·律历志下》:“ 战国 横騖,史官丧纪,爰及 汉 初,格候莫审,后杂覘知在南斗二十一度, 元和 所用,即与古历相符也。”
分類:推算节气
《漢語大詞典》:余律(餘律)
剩馀的时令节气。指岁末。 唐太宗 《感旧赋》:“况復气结隆冬,岁穷餘律;对落景之苍茫,听寒风之萧瑟。”
《漢語大詞典》:迎日推筴
谓经过推算而预知未来的节气历数。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 裴駰 集解:“ 晋灼 曰:‘策,数也,迎数之也。’ 瓚 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 司马贞 索隐:“《封禪书》曰:‘ 黄帝 得宝鼎神策。’下云‘於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 唐 独孤及 《庆鸿铭颂》:“遂迎日推筴,布庆行赐。”亦作“ 迎日推策 ”、“ 迎日步气 ”。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上》:“迎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古宪论:“ 黄帝 时, 仓史 作文字,始有迎日推策之文。”
《国语辞典》:八王日  拼音:bā wáng rì
廿四节气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合称「八王日」。《法苑珠林。卷一○五。受戒篇。八戒部。功能》:「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谓八王日。天地诸神阴阳交代,故名八王日。」
《国语辞典》:不矜名节(不矜名节)  拼音:bù jīn míng jié
不以名誉、节气自重。三国蜀。李密〈陈情表〉:「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