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节棁(節棁)
节和棁。节,屋柱上端顶住横梁的方木;棁,梁上的短柱。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冬十月,作新亭于 马退山 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櫨节棁之华也。”集注:“节者,栭也,刻鏤为山;棁者,樑上楹,画为藻文。” 清 朱之瑜 《〈十宫图〉序》:“金釭玉带,翡翠文犀;节棁县楣,空青祖琭。”
《漢語大詞典》:大管
又称巴松。木管乐器。管体分短节、长节、底节和喇叭口四部分,双簧片由金属曲颈管连接,插在短节顶端。音色丰满,在低声区更为浓厚有力。是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低音乐器。
《國語辭典》:节理(節理)  拼音:jié lǐ
1.节操、义行。汉。刘向《说苑。卷四。立节》:「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2.地质学名词。岩石因体积收缩或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多成群出现,相互平行或纵横交错,并无明显位移现象。通常依发生于岩石成岩前后,可分为原生节理与次生节理二种。
《漢語大詞典》:说表
评弹演员叙述故事情节和模拟故事中人物口吻的说白。《光明日报》1982.12.20:“评弹的语言比较其他曲艺来得精练、细腻,特别是具备了说表的特点。”
《漢語大詞典》:倚拜
先屈一膝下拜行礼。或云身倚所持之节和戟下拜行礼。
《漢語大詞典》:蠈蟊
食稻节和稻根的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明 何大复 《张公去思碑》:“天子勅牧,光播厥脩,辅植敦朴,颠躓蠈蟊。”
《漢語大詞典》:运动系统
人类从事劳动和运动的器官。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国语辞典》:砥志砺行(砥志砺行)  拼音:dǐ zhì lì xìng
磨鍊志节和品行。如:「他以陶渊明做为砥志砺行的目标。」
《國語辭典》:地主之谊(地主之誼)  拼音:dì zhǔ zhī yì
本地主人应尽的情谊。指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文明小史》第一回:「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这是一点不错的。」
《國語辭典》:抒情诗(抒情詩)  拼音:shū qíng shī
抒发感情思想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