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剧本(劇本)  拼音:jù běn
一种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的对白、唱词和舞台指示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称为「脚本」或「演出本」;不适合演出、专供阅读的剧本,称为「案头剧」或「书斋剧」。
《國語辭典》:检场(檢場)  拼音:jiǎn cháng
国剧舞台上负责变换景幕、收拾道具的人员。也作「捡场」。
《國語辭典》:天官赐福(天官賜福)  拼音:tiān guān sì fú
1.俗传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时,天官下降,赐福人间。《通俗常言疏證。祸福。天官赐福》引〈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
2.戏曲剧目。叙述赐福天官奉玉帝旨意,与禄、寿二星及五路财神同往人间降福的故事。也称为「大赐福」。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漢語大詞典》:演出本
也称“臺本”。专指经过导演处理而作为舞台演出底本的剧本。
《漢語大詞典》:哑场(啞場)
(1).冷场。谓出现无人发言的局面。 茅盾 《子夜》三:“ 王和甫 说完了以后,大家竟默然无言,哑场了好半晌。”
(2).戏剧舞台上,因剧情需要而出现暂停音乐或说白的场面。 夏衍 《心防》第一幕:“ 浩如 拿了传单,好象受了很大的冲击似地,望着熊熊地烧着大火的窗外。哑场一分钟后。”
《國語辭典》:摇鹅毛扇(搖鵝毛扇)  拼音:yáo é máo shàn
相传三国蜀汉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戏剧上的军师也如是妆扮。故比喻出谋用策,运筹帷幄。如:「他的部属个个都是摇鹅毛扇的,我们怎么赢得了?」
《國語辭典》:下场门(下場門)  拼音:xià cháng mén
旧式剧场方形舞台左端的门。因角色多由此退场,故称为「下场门」。
《国语辞典》:上场门儿(上场门儿)  拼音:shàng cháng mén ér
舞台右方的出入口,因演员大多由此登场,故称为「上场门儿」。
《国语辞典》:改编剧本(改编剧本)  拼音:gǎi biān jù běn
将小说等文学著作编写成剧本,以便搬上舞台表演。
《国语辞典》:开放舞台(开放舞台)  拼音:kāi fàng wǔ tái
没有边沿限制,除背后一面墙外,其馀三面都伸入观众群中的一种舞台。
《国语辞典》:圆形剧场(圆形剧场)  拼音:yuán xíng jù cháng
源自于古代希腊竞技场。舞台形式为露天、圆形或椭圆形建筑所环绕的场地,表演区置中,观众席在四周,并无舞台边框界域的区分。
《国语辞典》:走位  拼音:zǒu wèi
在球场或舞台上依有利、需要或设计好的路线移动位置。如:「排练时导演亲自下场示范,指导演员走位。」
《国语辞典》:官座儿(官座儿)  拼音:guān zuò ér
旧时戏院中,在下场门的舞台旁所隔出的较好席位,是专为政府官员或富人所预备的,故称为「官座儿」,今通称为包厢。《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这些事全在行,进去定要佔下场门儿的两间官座儿楼。」
《国语辞典》:登场口(登场口)  拼音:dēng cháng kǒu
指舞台上场的地方。
《国语辞典》:费雯丽(费雯丽)  拼音:fèi wén lì
Vivien Leigh
人名。(西元1913~1967)英国女演员。早年活跃于伦敦舞台,西元一九三九年前往好莱坞主演乱世佳人一片中的郝思嘉角色,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她不仅以美貌著称,而且演技精湛。一九六七年死于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