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鸭信(鸭信)  拼音:yā xìn
鸭舌头。《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因誇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
分类:舌头
《漢語大詞典》:咋指吐舌
咬着指头,伸着舌头。形容极为惊异。 清 钱谦益 《答王于一秀才论文书》:“见 徐巨源 与 陈伯璣 书,论僕晚年文字顓好駡人,传语相劝戒。为之咋指吐舌、急杵擣心者累日。”
《国语辞典》:烂了舌头(烂了舌头)  拼音:làn le shé tou
舌头破烂。常用于诅咒他人多嘴的话。如:「整天搬弄是非,道人长短的人,当心烂了舌头。」《红楼梦》第三六回:「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
《国语辞典》:舔嘴咂舌  拼音:tiǎn zuǐ zā shé
吃完东西时,伸出舌头舔舔嘴,吸吸牙缝中的馀味,并发出啧啧的声音。表示吃得很饱且感到相当满意。《文明小史》第一二回:「贾家兄弟因为栈房里的菜不堪下咽,都是自己添的菜,却被刘学深风捲残云吃了一个净光,吃完了不住舔嘴咂舌,贾家兄弟也只可无言而止。」也作「舚唇咂嘴」。
《国语辞典》:舚唇咂嘴(舚唇咂嘴)  拼音:tiàn chún zā zuǐ
形容吃完东西后,以舌头舔舐嘴唇四周,并发出啧啧的声音。表示吃得很饱且感到相当满意。《红楼梦》第六回:「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板儿过来,舚唇咂嘴的道谢。」也作「舔嘴咂舌」。
《国语辞典》:为民喉舌(为民喉舌)  拼音:wéi mín hóu shé
充当人民的喉咙、舌头。比喻代替人民说话,表达意见。多用于致赠民意代表的题辞。如:「陈议员为民喉舌不遗馀力,替民众争取了不少权益。」
《国语辞典》:边擦音(边擦音)  拼音:biān cā yīn
发音时,舌头中间的通道阻塞,气流由舌头两边徐徐摩擦而出所产生的音,称为「边擦音」。
《国语辞典》:舔拭  拼音:tiǎn shì
用舌头舔。如:「小狗不断地舔拭它的盘子,好像还没吃饱的样子。」《野叟曝言》第九七回:「到三更天,那虎把马,从头至股舔拭一遍。」
分类:舌头
《国语辞典》:舔吮  拼音:tiǎn shǔn
用舌头舔舐吸吮。如:「小猫非常爱乾净,时常舔吮身上的毛。」
分类:舌头吸吮
《国语辞典》:舚破  拼音:tiàn pò
伸出舌头,将东西舔破。《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倒吓了一跳:敢是美人活了不成!乃乍著胆子,舚破窗纸,向内一看。」
《国语辞典》:低元音  拼音:dī yuán yīn
发音时,开口度最大,舌头下降到最低点的元音。如「阿」韵母(a)即属此类元音。
《国语辞典》:舌炎  拼音:shé yán
舌头表面呈红肿、疼痛、乾燥的现象,有时产生溃疡,甚而扩至整个口腔。
《国语辞典》:半低元音  拼音:bàn dī yuán yīn
声韵学上指发音时舌头位置略高于低元音的母音,如国际音标〔ε〕、〔ɔ〕等音。因其嘴唇张开程度仅亚于低元音,也称为「半开元音」。现代汉语只见于方言。
《国语辞典》:半开元音(半开元音)  拼音:bàn kāi yuán yīn
声韵学上指发音时舌头位置略高于低元音的母音。参见「半低元音」条。
《国语辞典》:掉三寸舌  拼音:diào sān cùn shé
鼓动舌头,进行游说。《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