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致意  拼音:zhì yì
表达思慕、问候、感谢等的情意。《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红楼梦》第六七回:「不一时,上席让坐,薛蟠挨次斟了酒,薛姨妈又使人出来致意。」
《漢語大詞典》:三致意
亦作“ 三致志 ”。 再三表达其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宋 曾季狸 艇斋诗话:“ 平甫 於此盖三致意焉。”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九:“ 孔 虽当据乱之世,而黜古学,改今制,託词寄义於昇平、太平,未尝不三致意焉。”
分類:再三表达
《漢語大詞典》:伸意
致意;传语。 宋 苏轼 《与子由》书之二:“舟中挥汗写此,不及作诸姪书,且伸意夫人:晚年且更慎护,勿令小有疾,副子孙意。”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他道 汉 相如 伸意你个 卓文君 。”
分類:致意传语
《漢語大詞典》:导意(導意)
致意。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令功曹所厚之人导意,请於 萧君 所居侧僧舍一见,遂许之。” 唐 房千里 《杨娼传》:“帅素与监军使厚,密遣导意,使为方略。”
分類:致意
《漢語大詞典》:伸恳(伸懇)
犹致意。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某正月末必出京,或往 永城 ,亦须早去,凝寒好将息。五学究并乞伸恳,不及书。”
分類:致意
《漢語大詞典》:讯安(訊安)
问好;致意。 元 姚燧 《送宰先生序》:“二人有造先主之馆,烦从者为 燧 一讯安焉。”
分類:问好致意
《國語辭典》:招手  拼音:zhāo shǒu
1.挥动手臂,表示打招呼、问候之意。如:「由于距离太远,只好彼此招手致意了。」
2.以手势叫人来。《红楼梦》第一二回:「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
《漢語大詞典》:拜上
(1).代人传语致意或托人传语致意的敬词。《水浒传》第二十回:“ 晁头领 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见今做了 梁山泊 主都头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你拜上你家老爷,説 金老爷 的字是在京师王爷府里品过价钱的:小字是一两一个,大字是十两一个。”
(2).拜上帝。 洪秀全 把基督教教义与农民革命思想结合起来,组织拜上帝会,后来即依靠这些会众举行 太平天囯 起义。 清 张汉 《鄂城纪事诗》:“二十五人同拜上,各归司马各投军。”自注:“拜上者,拜上帝。”
《國語辭典》:称谢(稱謝)  拼音:chēng xiè
道谢、致谢。《西游记》第三六回:「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办虔诚,舍命投西。」《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劳航芥称谢了,一时无话可说,起身告辞。」
《國語辭典》:偷香  拼音:tōu xiāng
晋时贾充女与韩寿私通,并将武帝赠充之外国奇香交予寿,后为贾充识破,遂嫁其女与韩寿。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或说与寿私通者是陈骞之女,后因未婚而女亡,寿乃娶贾充之女。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刘孝标注引《郭子》。后世用此语指男女私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你将那偷香手,准备著折桂枝。」
《国语辞典》:疑情  拼音:yí qíng
中国襌宗称修行襌法的行者,当他专心致意在话头或公案上,对外境不起分别作用,这种状况称为「疑情」。《襌宗决疑集》:「只贵话头上疑情,得力不得力处取用切。」
《國語辭典》:致贺(致賀)  拼音:zhì hè
向人表示道贺之意。如:「好友开书法展,大家相约一起前往致贺。」
《漢語大詞典》:商通
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不消説了,是他母子两个商通合计的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 继之 商通了隔壁,在十九那天,借他的房子用,在客堂外面天井里,拆了一堵墙,通了过去。”
《國語辭典》:协议(協議)  拼音:xié yì
1.共同商议。宋。崔公度〈感山赋〉:「同德一心,齐力协议。」也作「协商」。
2.经过谈判、协商后所决议共同遵守的约定。如:「这个方案几经磋商,终于达成协议。」
《漢語大詞典》:拜意
致意的敬词。《水浒传》第八八回:“俺的 宋先锋 拜意统军麾下。”
分類:致意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