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至死  拼音:zhì sǐ
一直到死。如:「至死不悔」、「至死不屈」。
分類:至死
《漢語大詞典》:至死不二
到死也不改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内臣性贪苟得,至死不二,遂传为笑柄。”
分類:不改
《国语辞典》:至死不泯  拼音:zhì sǐ bù mǐn
到死都不能消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今日小子先说此一段异事,见得人生只有这个『情』字,至死不泯的。」
分类:消除
《国语辞典》:至死不屈  拼音:zhì sǐ bù qū
到死都不屈服。形容极为英勇刚强。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一八。二张援襄》:「贵身被数十创,力不支,遂为生得,至死不屈。」
《国语辞典》:至死不悟  拼音:zhì sǐ bù wù
到死仍不觉悟。形容极为顽固。《抱朴子。内篇。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五柳先生下》:「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疲精力,至死不悟。」
《国语辞典》:至死方休  拼音:zhì sǐ fāng xiū
到死才肯停止。《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用那铁钩也似一对钳来,钳住了,吸他精血,至死方休。」
分类:停止
《國語辭典》: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谚语)像蜈蚣或马陆这种多足的虫类,即使截断其身躯,亦能支持身体而不倒。后用来比喻人、事虽然衰亡败落,但在一段时间内,尚能维持兴旺繁荣的假象。《文选。曹囧。六代论》:「夫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枝繁者荫根,条落者本孤。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也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國語辭典》:百足之虫(百足之蟲)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
蜈蚣的别名。参见「蜈蚣」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就是那赤足蜈蚣,俗名『百脚』,又名『百足之虫』。」
《國語辭典》:抵死  拼音:dǐ sǐ
1.触犯死罪。《汉书。卷四。文帝纪》:「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
2.坚持、竭力。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词:「思量、能几许,忧风愁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还当是一班闹事的人,要哄他出去打,他抵死不敢出去,只是索索的抖。」
3.不住的。宋。晏殊〈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4.终究、总是。宋。柳永 倾杯乐。皓月初圆词:「追旧事,一饷凭阑久,如何媚容艳态,抵死孤欢偶。」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稍似间有些钱,抵死里无多债。」也作「底死」。
5.格外、分外。宋。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三首之三:「向人自有无言意,倾国天教抵死香。」
《國語辭典》:老死  拼音:lǎo sǐ
因年老而死亡。如:「老死异乡」。
《國語辭典》:誓死  拼音:shì sǐ
立下誓愿,表示至死皆不改变。如:「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誓死不变。」
《國語辭典》:鼷鼠  拼音:xī shǔ
一种家鼠。身体小,吻部尖而长,耳朵较大,尾巴细长,全身灰黑色或灰褐色。是传播鼠疫的媒介。也称为「甘鼠」、「小家鼠」。
《國語辭典》:死友  拼音:sǐ yǒu
交情至死不变的朋友。《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國語辭典》:误杀(誤殺)  拼音:wù shā
因错误而杀死原本无意杀害的人。如:「警匪枪战时,最容易误杀路人。」
《漢語大詞典》:死交
至死不变的友谊。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 游道 ﹞与 顿丘 李奬 一面,便定死交。”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柳子厚党叔文:“ 叔文 ( 王叔文 )密结有当时名欲侥倖而速进者 刘禹锡 、 柳宗元 等十数人,定为死交。”
分類:至死友谊
《国语辞典》:打死  拼音:dǎ sǐ
1.殴打、击打至死。如:「她在厨房打死一只蟑螂。」《三国演义》第二回:「飞曰:『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
2.用钱财来摆平事情。如:「只消用几万元就可以把这件纠纷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