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攻自破  拼音:bù gōng zì pò
不待对方攻击,即因自己内部的矛盾而自行瓦解。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二四出:「今日之计,只合移兵先平世洛,则唇亡齿寒,萧铣不攻自破矣。」《封神演义》第三回:「今只困其粮道,使城内百姓不能得接济,则此城不攻自破矣。」
《漢語大詞典》:东驰西击(東馳西擊)
谓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各专责成,互相援应,毋东驰西击,各不相顾。”
《漢語大詞典》:鸱张鱼烂(鴟張魚爛)
《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鴟张,自谓驍雄莫敌;旋则鸟焚鱼烂,无非破败而终。”后以“鴟张鱼烂”比喻外表嚣张,内则溃烂而自行覆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是以 苗 志得气盈,鴟张鱼烂,不可收拾。”
《漢語大詞典》:辞见班(辭見班)
京官放外任、地方官进京,在朝廷辞别、谒见天子时自行序班,不与百官同列,谓之“辞见班”。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仗入,通事舍人引 攸绪 就位, 攸绪 趋立辞见班中,再拜如常仪。” 胡三省 注:“凡百官自中朝出为外官赴朝辞,自外官入朝覲者引入见,其辞见者不与百官序班,自为班立,谓之辞见班。”
《漢語大詞典》:强直自遂
亦作“彊直自遂”。 谓刚正而自行其意,不为人所动摇。东观汉记·朱晖传:“ 暉 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之士,表善黜恶,抑强絶邪,岁常丰熟,吏民畏而爱之,为之歌曰:‘强直自遂, 南阳 朱季 ,吏畏其威,民怀其惠。’”《后汉书·朱晖传》作“彊直自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敬岩注〈唐书〉:“ 王元敬 大卿 佖 ,强直自遂,不轻许可。”明史·高拱传:“ 拱 以旧学蒙眷注,性强直自遂。”
《國語辭典》:旁若无人(旁若無人)  拼音:páng ruò wú rén
说话举动毫无顾忌,好像四周无人。形容意态自然或高傲。《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延伯单马入阵,旁若无人,勇冠三军,威振戎竖。」也作「傍若无人」。
《國語辭典》:匹马单枪(匹馬單槍)  拼音:pī mǎ dān qiāng
比喻不靠他人帮忙,独力行事。《景德传灯录。卷一二。汝州南院和尚》:「汝州南院和尚问:『匹马单枪来时如何?』师曰:『待我所棒。』问:『上上根器,人还接否?』师曰:『接。』」也作「匹马单鎗」、「单枪匹马」。
《國語辭典》:散兵游勇  拼音:sǎn bīng yóu yǒng
本指逃散无统属的兵士。后借指不属于团体,而独自行动的人。如:「旧时地方为了保卫乡里,常常招募散兵游勇,以护卫乡里。」
《國語辭典》:拦词(攔詞)  拼音:lán cí
编造的言词。《儒林外史》第五回:「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漢語大詞典》:肋底下插柴
元 剧习用语。谓自行隐忍或自行稳住。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更是的不待饶人,我为甚不敢明闻,肋底下插柴自稳,怎见你便打他一顿。”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我见他两次三番如丧神,早难道肋底下插柴自稳。”
《国语辞典》:裂果  拼音:liè guǒ
果实成熟时,果皮乾燥而自行破裂,使种子飞散各处。依裂开位置及形状,可分为荚果、蓇葖果、角果、蒴果等多种。也称为「开裂乾果」。
自行化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自利利他。菩萨之万行不出此二者。法华文句八之一曰:「别论:口业是化他,自意是自行。通论:三业自轨即是自行之法,三业之教诏即化他之法。」宗镜录三十四曰:「了一心自行化他。」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自利利他,即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又教化他人。
自行方便
【三藏法数】
谓佛及四十一位,心内所證不思议二谛之理,是名自行方便。(四十一位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及等觉菩萨也。等觉者,望后妙觉犹有一等故也。二谛者,一真谛,泯一切法也;二俗谛,立一切法也。)
自行满足
【三藏法数】
谓菩萨建立妙行,以心为本,心体清净,则能圆满一切功德善根,具足无上大菩提道,故云自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