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自他
亦作“ 自它 ”。
(1).自视为外人;疏远。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 东平王 出繦褓之中而託於南面之位,加以年齿方刚,涉学日寡,驁忽臣下,不自它於太后,以是之间,能无失礼义者,其唯圣人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僕不自他於君,实欲拔出恶浊,不料迷晦已深,梦梦不可提悟。”
(2).自己与他人。 宋 张商英 《护法论》:“佛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自他无间,寃亲等观。”
《國語辭典》:传闻(傳聞)  拼音:chuán wén
1.辗转流传的消息。《老残游记》第六回:「两旁果真有十二个站笼,却都是空的,一个人也没有,心里诧异道:『难道一路传闻都是谎话吗?』」
2.辗转听得。《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三国演义》第七七回:「适来所言,皆传闻之事,未足深信。」
《國語辭典》:逐客  拼音:zhú kè
1.驱逐由外国至本国游说或任官的人。《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遭流放贬谪的人。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一:「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漢語大詞典》:来到(來到)
(1).自他处到达,来临。后汉书·荀彧传:“ 豫州 刺史 郭贡 率兵数万来到城下,求见 彧 。”白雪遗音·马头调·四书注:“有朋自远方来到。久闻仁兄,善与人交。” 艾芜 《南行记·山中送客记》:“在阔客人来的第二天下午, 大老杨 也骑着马来到我们的店里。”
(2).到了,达于某一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早是愁人睡不稳,约来到二更将尽,隔窗儿驀听得人唤门。”
《国语辞典》:聊斋志异(聊斋志异)  拼音:liáo zhāi zhì yì
书名。大部分为清蒲松龄所撰,一小部分出自他人手笔。全书分为八卷或十六卷,共四百三十一篇。聊斋为蒲松龄的书房,志异是说记录一些怪异的事情,借鬼狐之事,抒发对现实政治、社会的不满。描写委婉,文笔精鍊,条理井然,为中国著名的短篇小说集。简称为「聊斋」。
摩多自他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以上十二或十六为自摩多,其他若等五字,变为仰月点,或为半月点(即大空点也),为他摩多。此时五字之体文为点也。故体文有摩多,摩多有体文,如字者,摩多成为体文而受通摩多。如字者,摩多受体文也。见梵汉对映集上。
自他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
【三藏法数】
自即自己,他谓他机,此就三法论也。佛法、众生法,皆名为他;唯己心法,名之为自。以由十界互具,则心、佛、众生各有生佛。若己生佛显,则与他佛、生佛同,俱为能化;唯他众生生佛,而为所化。故云他生他佛尚与心同,况己心生佛,宁乖一念?既同一念,自他岂殊,故名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他作苦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为阿支罗迦叶说苦非自作、非他作、非共作、非无因作,迦叶因而见谛得道,触于牛而死,入灭。
自他俱生
【佛学次第统编】
执自他俱生者,复有二辈,云何为二?
一、于有情计自他生 即尼犍子人,说未有天地万物已前,唯一男一女和合,即生天地万物一切诸法。
二、于非有情计自他生 即鞞世崽人说,天地万物从二微尘和合而生,由是彼和合体,能生诸法。
右二种人,皆迦毗罗支流,计诸法自他和合而生也。
非自他生
【佛学次第统编】
执非自他生者,亦有四辈,云何四辈?
一、计虚空生 即口力外道说。虚空是万物,因虚空生诸法,其生相如下:
一、最初唯有虚空。
二、从虚空生风。
三、从虚空有风生火。
四、从虚空风火生暖。
五、从火暖生水。
六、从水冻凝冰作地。
七、从地生种种药草。
八、从药草生谷。
九、从谷生命生诸有情。
二、计自然生 即无因外道,执一切法无因而生。如风起息,如河瀰竭,如木荣悴,无有作者。
三、计强伏生 即强伏论师,执随物欲生。如大水泉涌,草木枝叶,堕中聚作一抟,此是强伏随风飘鼓,或吹向升,或复东西,如是种种,随所欲起。
四、计无所有生 即无所有论师,执空尽无所有,有何相应,都无所有。
右四种异执,皆计非自他生诸法者也。
随自他意语
【三藏法数】
谓佛为众生说法,半随自證之意,半随他机之意,名随自他意语。
自他方便
【三藏法数】
谓前自行、化他二种方便相对合论,是名自他方便。
具自他力,现成菩提门
【三藏法数】
十住论云:一自力门,谓修六度万行等,如人陆地步行千里,其到则迟。二他力门,谓念佛等,如人水路船行千里,其到则疾。今真言中密具自他二力。又诸经中说真言行者,现世能成无上菩提。故楼阁经云:我于无量百千劫,虽行苦行,犹不得菩提。由才闻陀罗尼故,加行相应,便成正觉。是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