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27,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宠臣
郎臣
免臣
臣司
圣臣
经臣
臣佐
阁臣
朱买臣
柱石臣
迁臣
辞臣
干臣
谗臣
献臣
《漢語大詞典》:宠臣(寵臣)
得宠之臣。战国策·楚策一:“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絶;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女不敝席,宠臣不避轩。”史记·佞幸列传:“ 孝文 时中宠臣,士人则 邓通 ,宦者则 赵同 、 北宫伯子 。”后汉书·盖勋传:“时小黄门 京兆 高望 为尚药监,倖於皇太子,太子因 蹇硕 属 望 子 进 为孝廉, 勋 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 望 其所爱, 硕 ,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
分類:宠臣得宠
《漢語大詞典》:郎臣
刑具名。 唐 代酷吏 来俊臣 所造。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枷棒》:“ 唐 时 则天 朝, 周兴 、 来俊臣 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不可胜数。 俊臣 特制刑狱,造十枚大枷……四曰‘著郎臣’,棒号郎臣。”
《漢語大詞典》:免臣
被罢官的人。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 ﹞三十四年, 秦 与 魏 韩 上庸 地为一郡, 南阳 免臣迁居之。”
分類:罢官
《漢語大詞典》:臣司
主管某事之臣。《后汉书·陈忠传》:“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
分類:主管
《漢語大詞典》:圣臣(聖臣)
指德行智能超群出众之臣。荀子·臣道:“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 杨倞 注:“圣者,无所不通之谓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 宋 秦观 《书王蠋后事文》:“古之世,有不去 商紂 之虐君以从 周武 之圣臣而守死 西山 者,其人曰 伯夷 。”
《分类字锦》:经臣(经臣)
管子朝有经臣国有经俗民有经产注经常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臣佐
泛指臣僚官佐。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冲觉寺:“ 懌 爱宾客,重文藻,海内才子,莫不辐輳。府僚臣佐,并选嶲俊。”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又其列传之叙事也,或以武定臣佐,降在成朝;或以 河 清事迹,擢居襄代,故时日不接而隔越相偶。”《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吴国 臣佐,乘马入市游行,正见异色奇才,身长八尺,知是贤臣,奔走启告 吴王 。”
分類:臣僚官佐
《漢語大詞典》:阁臣(閣臣)
明 清 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阁臣兼掌部院,非旧规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国初沿 明 旧制,阁臣例不兼经筵。”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明日,上语阁臣:‘朕少时闻 谢御史 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
《国语辞典》:朱买臣(朱买臣)  拼音:zhū mǎi chén
人名。(西元前?~前115)字翁子,西汉会稽吴人。家贫好学,以卖薪自给,妻羞之,改适他人,后买臣显贵,妇惭,自缢而死;买臣官至丞相长史,因与张汤相倾轧,遭诛杀。
《漢語大詞典》:柱石臣
担当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元后传:“﹝ 王商 ﹞内行篤,有威重,位歷将相,国家柱石臣也。”三国志·魏志·徐宣传:“ 宣 体履至实,直内方外……有託孤寄命之节,可谓柱石臣也。”
《漢語大詞典》:迁臣(遷臣)
指贬斥远地的官吏。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二:“自是迁臣多病,非干此地烟嵐。”
《漢語大詞典》:辞臣(辭臣)
文学侍从之臣。 宋 王安石 《题中书壁》诗:“夜开金钥詔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清 唐甄 潜书·善任:“嬖妾、媚寺、辞臣、谐优,皆屏而远之,以专于有道。”
分類:文学侍从
《漢語大詞典》:干臣(幹臣)
指精明强干之臣。
分類:精明强干
《國語辭典》:谗臣(讒臣)  拼音:chán chén
专进谗言的臣子。《战国策。赵策一》:「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西游记》第三七回:「想必是国土不宁,谗臣欺虐,半夜逃生至此。」
《漢語大詞典》:献臣(獻臣)
贤臣。书·酒诰:“予惟曰:‘汝劼毖 殷 献臣,侯甸男卫。’” 孔 传:“汝当固慎 殷 之善臣信用之。” 蔡沉 集传:“献臣, 殷 之贤臣。” 唐 方干 《途中寄刘沆》诗:“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献臣。”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昭宗相朱朴:“梦 傅巖 而得真相,则 商 道中兴;猎 渭 滨而载献臣,则 周 朝致理。”参见“ 献民 ”。
分類:贤臣
《漢語大詞典》:献民(獻民)
(1).犹贤民。原指 周 灭 商 后, 商 遗民中之臣服于 周 者。书·洛诰:“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 殷 献民。” 孔 传:“﹝少子﹞行典常於 殷 贤人。” 孔颖达 疏:“ 周 受於 殷 ,故继之,於 殷 人有贤性,故称贤人。” 周秉钧 易解:“献民,贤民,与顽民相对,指服从 周 化者。”逸周书·作雒:“俘 殷 献民迁于 九毕 。” 孔晁 注:“献民,士大夫也。 九毕 , 成周 之地,近王化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一节:“在 周公 东征的过程中,大批 商 朝贵族成了俘虏, 周 人称他们为‘献民’。”
(2).泛指前朝遗民。 章炳麟 《〈南洋华侨志〉序》:“然自 赵氏 (指 宋 )之亡,逋臣献民,内偪胡寇,各往往彖走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