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27,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土臣
臣姓
士臣
遇臣
雁臣
臣使
臣宗
任臣
逋臣
诚臣
督臣
贞臣
孽臣
臣卑
降臣
《骈字类编》:土臣
晋语中行伯既克鼓以鼓子宛支来令鼓人各复其所非寮勿从鼓子之臣曰夙沙釐以其孥行军吏执之辞曰我君是事非事土也名曰君臣岂曰土臣今君实迁臣何赖于鼓
《漢語大詞典》:臣姓
群臣百姓。 汉 陆贾 新语·无为:“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臣姓之所取法。”
分類:百姓
《漢語大詞典》:士臣
犹言将士。墨子·兼爱下:“昔者 越 王 勾践 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孟子·梁惠王上:“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搆怨於诸侯,然后快於心与?”
分類:将士
《漢語大詞典》:遇臣
即愚臣。谦称。遇,通“ 愚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遇臣自别龙颜后,匪懈之心中不忘。”
分類:谦称
《漢語大詞典》:雁臣
亦作“鴈臣”。 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史·斛律金传:“ 魏 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鴈臣。” 清 钱谦益 《泗水》诗之二:“北来有燕如胡语,南望无鶯比雁臣。”
《漢語大詞典》:臣使
以臣使之。犹统治。荀子·王霸:“臣使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汉书·西南夷传:“ 南粤 以财物役属 夜郎 ,西至 桐师 ,然亦不能臣使也。”
分類:统治
《分类字锦》:臣宗
晋书周浚传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荅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帝并召用
分类:宗族
《漢語大詞典》:任臣
(1).委用臣下。韩非子·说疑:“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制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 敬侯 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於所以任臣也。”
(2).指忠于职守、堪当重任的大臣。晋书·刘颂传:“臣又闻国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夫任臣之与重臣,俱执国统而立断者也。然成败相反,邪正相背,其何故也?重臣假所资以树私,任臣因所籍以尽公。”
《漢語大詞典》:逋臣
逃亡之臣。 唐 罗隐 《代韦徵君逊官疏》:“在陛下簪珥间犹恐登用未尽,又安可以遽及逋臣。”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逋臣解剑酬渔父,处士挥钱付酒家。” 清 洪楝园 《悬嶴猿·题词》:“穷岛萍浮一 首阳 ,逋臣虽去蕨薇香。” 傅敷 《感怀》诗之二:“从此止乌定谁屋?藐余何惜作逋臣。”
分類:逃亡
《漢語大詞典》:诚臣(誠臣)
忠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 王利器 集解:“诚臣即忠臣,避 隋 讳改。”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分類:忠臣
《漢語大詞典》:督臣
即总督。因上对朝廷,故称。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查上年臣 林则徐 先已会同前督臣 邓廷楨 、暨臣 豫堃 节次商议及之。”
《國語辭典》:贞臣(貞臣)  拼音:zhēn chén
忠正有节操的臣子。《文选。潘岳。西征赋》:「劲松彰于岁寒,贞臣见于国危。」《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一五》:「贞臣卫主,脩身则足。」
《漢語大詞典》:孽臣
亦作“孼臣”。 奸邪嬖幸之臣。史记·蒙恬列传:“今 恬 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孼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孔丛子·对魏王:“孽臣以遇徼幸者,内则射合主心,外则谈主之非。”南齐书·萧颖胄传:“宫女千餘,裸服宣媱;孽臣数十,袒裼相逐。”
分類:奸邪
《韵府拾遗 支韵》:臣卑
韩非子桓公解管仲束缚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公曰使子立高国之上
《韵府拾遗 真韵》:降臣
王醇诗安肯逐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