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5,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素臣
庸臣
河臣
至臣
土臣
臣姓
士臣
遇臣
雁臣
臣使
臣宗
任臣
逋臣
诚臣
督臣
《漢語大詞典》:素臣
孔子 据 鲁 史修《春秋》, 汉 儒称之为素王。 左丘明 作左传,述 孔子 之道,阐明春秋之法,后人尊之为素臣。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説者以为 仲尼 自 卫 反 鲁 ,修春秋,立素王, 丘明 为素臣。” 宋 苏轼 《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诗之二:“看君两眼明如镜,休把春秋坐素臣。”后亦以称为儒家经典作传疏的经学家。 清 魏源 《〈孝经集传〉序》:“惟 明 漳浦 黄子 《集传》,以大、小《戴记》《孝经义疏》,精微博大,肃括宏深,实为孝经之素臣。”
《漢語大詞典》:庸臣
平庸之臣。管子·小匡:“﹝ 桓公 ﹞使 鲍叔牙 为宰, 鲍叔 辞曰:‘臣,君之庸臣也。’”汉书·贾谊传赞:“﹝ 贾谊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清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从古庸臣好和议,寒潮呜咽使人悲。”
分類:平庸
《漢語大詞典》:河臣
指河道总督。清史稿·河渠志一:“ 曜 又言:‘向来沿 河 州县,本归 河 臣兼辖,员缺仍会 河 臣题补,遇有功过, 河 臣亦应举劾,尚无呼应不灵之患。’”
分類:河道总督
《漢語大詞典》:至臣
最称职的臣子。荀子·议兵:“凡受命於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羣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 杨倞 注:“为臣之至当也。”
分類:称职臣子
《骈字类编》:土臣
晋语中行伯既克鼓以鼓子宛支来令鼓人各复其所非寮勿从鼓子之臣曰夙沙釐以其孥行军吏执之辞曰我君是事非事土也名曰君臣岂曰土臣今君实迁臣何赖于鼓
《漢語大詞典》:臣姓
群臣百姓。 汉 陆贾 新语·无为:“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臣姓之所取法。”
分類:百姓
《漢語大詞典》:士臣
犹言将士。墨子·兼爱下:“昔者 越 王 勾践 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孟子·梁惠王上:“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搆怨於诸侯,然后快於心与?”
分類:将士
《漢語大詞典》:遇臣
即愚臣。谦称。遇,通“ 愚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遇臣自别龙颜后,匪懈之心中不忘。”
分類:谦称
《漢語大詞典》:雁臣
亦作“鴈臣”。 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史·斛律金传:“ 魏 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鴈臣。” 清 钱谦益 《泗水》诗之二:“北来有燕如胡语,南望无鶯比雁臣。”
《漢語大詞典》:臣使
以臣使之。犹统治。荀子·王霸:“臣使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汉书·西南夷传:“ 南粤 以财物役属 夜郎 ,西至 桐师 ,然亦不能臣使也。”
分類:统治
《分类字锦》:臣宗
晋书周浚传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荅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帝并召用
分类:宗族
《漢語大詞典》:任臣
(1).委用臣下。韩非子·说疑:“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制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 敬侯 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於所以任臣也。”
(2).指忠于职守、堪当重任的大臣。晋书·刘颂传:“臣又闻国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夫任臣之与重臣,俱执国统而立断者也。然成败相反,邪正相背,其何故也?重臣假所资以树私,任臣因所籍以尽公。”
《漢語大詞典》:逋臣
逃亡之臣。 唐 罗隐 《代韦徵君逊官疏》:“在陛下簪珥间犹恐登用未尽,又安可以遽及逋臣。”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逋臣解剑酬渔父,处士挥钱付酒家。” 清 洪楝园 《悬嶴猿·题词》:“穷岛萍浮一 首阳 ,逋臣虽去蕨薇香。” 傅敷 《感怀》诗之二:“从此止乌定谁屋?藐余何惜作逋臣。”
分類:逃亡
《漢語大詞典》:诚臣(誠臣)
忠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 王利器 集解:“诚臣即忠臣,避 隋 讳改。”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分類:忠臣
《漢語大詞典》:督臣
即总督。因上对朝廷,故称。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查上年臣 林则徐 先已会同前督臣 邓廷楨 、暨臣 豫堃 节次商议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