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螳臂当辙(螳臂當轍)
亦作“螗臂当辙”。同“ 螳臂当车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斗促织》:“螗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軾。”
《漢語大詞典》:螳臂挡车(螳臂擋車)
同“ 螳臂当车 ”。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 武汉 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白桦 《梅园青松·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四人帮﹞飞蛾扑火,螳臂挡车,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漢語大詞典》:螳臂扼辙(螳臂扼轍)
亦作“螗臂扼辙”。 犹螳臂当车。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兴,非英雄所覬,况非英雄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螗臂扼辙耳。”参见“ 螳臂当车 ”。
分類:螳臂当车
《國語辭典》:螳臂当车(螳臂當車)  拼音:táng bì dǎng chē
螳螂举起双臂,想要阻挡车子。语本《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比喻不自量力。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一出:「劝恩台装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荡寇志》第四二回:「正是泰山压卵,不须辗转之劳,螳臂当车,岂有完整之理?」也作「螳臂挡车」、「螳臂当辕」。
《漢語大詞典》:螳螂奋臂
1.亦作"螗螂奋臂"。
2.犹螳臂当车。
分類:螳臂当车
《國語辭典》:通臂拳  拼音:tōng bì quán
一种流行于河北地区仿效猿猴动作的拳法。特点是劲由背发,经肩和肘而圆滑到达手指。进攻的姿势较高,手法迅速,拳法丰富。其流派有白猴通臂拳、通背拳、少林通臂拳、五行通臂拳、劈挂通臂拳等。
《漢語大詞典》:铜头六臂(銅頭六臂)
神道的形状。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铜头六臂衝天起,白额双睛夹镜明。”
分類:神道
《漢語大詞典》:铜头铁臂(銅頭鐵臂)
见“ 铜头铁额 ”。
《國語辭典》:铜头铁额(銅頭鐵額)  拼音:tóng tóu tiě é
相传蚩尤开始制作铠甲、兜鍪,当时的人不认识,就称为「铜头铁额」。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轩辕本纪》:「忽有蚩尤氏不恭帝命,诸侯中彊暴者也。兄弟八十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后用来形容人勇猛强悍。《太平广记。卷七六。安禄山术士》:「公有阴兵五百人,皆铜头铁额,常在左右,何得畏李相公?」
《分类字锦》:扬州半臂(扬州半臂)
唐书地理志淮南道扬州广陵郡土贡蕃客袍锦被锦半臂锦
分类:锦绣
《分类字锦》:薰香半臂(薰香半臂)
张和 诗 谁送薰香半臂绫。
分类:绮绫
《分类字锦》:一枝悬臂(一枝悬臂)
五色线集仙录金母降谢自然将桃一枝悬臂上有三十颗碧色大如碗云此犹是小者
分类:桃李
《國語辭典》:一臂之力  拼音:yī bì zhī lì
一只胳臂的力量。比喻从旁给予的援助。《三国演义》第四四回:「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操贼。」《文明小史》第五○回:「至于德国官如何助他一臂之力,年深日久,做书的也记不起了。」
《漢語大詞典》:相失交臂
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后以“相失交臂”喻机会错过。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蒹葭秋水,相失交臂。”
分類:机会错过
《漢語大詞典》:揎拳裸臂
伸出拳头,露出手臂。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先把棺木放在一门厢房里,然后揎拳裸臂,跨入房中,教 玉英 姊妹走开。”
《漢語大詞典》:揎腕攘臂
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竖,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於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之知也。”
分類:粗暴姿态
《漢語大詞典》:脩臂
古代传说中的海外国名。其民皆长臂。《淮南子·墬形训》:“自西南至东南方, 结胷 民、 羽 民…… 三头 民、 脩臂 民。” 高诱 注:“ 脩臂 民,一国民皆长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