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红生(紅生)  拼音:hóng shēng
戏剧中扮演关公等红脸的角色。也称为「红净」。
《漢語大詞典》:引子
带领幼雏。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
分類:引子带领
《國語辭典》:苍鹘(蒼鶻)  拼音:cāng hú
唐五代参军戏中的角色,与参军对演,今称为副末。唐。李商隐〈骄儿〉诗:「忽复学参军,案声唤苍鹘。」
《漢語大詞典》:正生
(1).常性,人的自然习性。晏子春秋·谏下十三:“ 鲁 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 张纯一 校注:“ 苏舆 曰:‘生,性也。正生犹言常性。’ 苏 説是,常性即真性。”
(2).传统戏曲脚色名。在剧中扮演男主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喉音清越而气长者,正生、小生之料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老伯,可是那做正生的 钱麻子 ?”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这四个不同的脚色,其实是都是 林先生 自己一个人扮出来的,一个是正生,就是‘语录式’,别的三个都是小丑,自装鬼脸,自作怪相,将正生衬得一表非凡了。”
《國語辭典》:鲍老(鮑老)  拼音:bào lǎo
宋元百戏中戴面具,扮演吐烟火,带铜锣起舞,引人发笑的滑稽角色。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大小傀儡:大小斫刀鲍老、交衮鲍老。」《水浒传》第三三回:「那跳鲍老的,身躯纽得村村势势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也称为「抱锣」。
《國語辭典》:穷生(窮生)  拼音:qióng shēng
戏剧中饰演寒微人士的小生角色。
《漢語大詞典》:净色
(1).指明净的月色。 唐 张籍 《西楼望月》诗:“幽光落水堑,浄色在霜枝。” 唐 徐凝 《八月灯夕寄游越施秀才》诗:“四天浄色寒如水,八月清辉冷似霜。”
(2).传统戏剧脚色名称,俗称花脸。一般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奸险的人物。包括正净、副净、贴净、外净等类。《水浒传》第八二回:“第四个浄色的,语言动众,颜色繁过。”
《國語辭典》:里子(裡子)  拼音:lǐ zi
1.衣服、帽子、鞋子等的衬布。《红楼梦》第四二回:「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也称为「里儿」。
2.戏剧中作配角的人。此角色有点技术,但不能演正戏。如玉堂春中的红袍、四郎探母中的四夫人等。
《國語辭典》:须生(鬚生)  拼音:xū shēng
戏剧中扮演挂须老生的角色。参见「老生」条。
分類:戏曲脚色
《國語辭典》:老生  拼音:lǎo shēng
1.戏剧中扮演中老年男子的角色。多属正面人物,依年龄的不同,而戴黑须、黪须或白须加以区别。《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鲍文卿近前一看,原是他同班唱老生的蕃鬋子。」也作「须生」。
2.老人之自称。《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旁人閒话,说破财主行踪;小子无良,弄得老生扫兴。」
《國語辭典》:大面  拼音:dà miàn
传统戏剧角色中的净角。多饰地位较高、举止庄重的人。注重唱工。也称为「大花脸」。
《漢語大詞典》:文堂
传统戏脚色行当“龙套”的别称。着文装,于将帅升堂时站堂。京剧《取南郡》第一场:“四文堂引 孔明 、 刘备 上。”
《國語辭典》:正末  拼音:zhèng mò
元杂剧的角色之一。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全剧只有一位正末,每折皆须出场,但四折中可扮演不同人物。也称为「末泥」。
《漢語大詞典》:中净
古代戏曲脚色。即丑角。 明 王骥德 曲律·论部色:“今之南戏,则有正生、贴(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外、末、浄、丑(即中浄)、小丑(即小浄),共十二人。”
《國語辭典》:官生  拼音:guān shēng
清朝制度中,称应考乡试的高级官吏子弟为「官生」。
《國語辭典》:木大  拼音:mù dà
1.呆头呆脑的人。也称为「呆木大」。
2.一种戏剧角色名称。宋。黄庭坚 鼓笛令。见来便觉情于我词:「副靖传语木大,鼓儿里、且打一和。」也称为「呆木大」。
分類:戏曲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