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脑袋(腦袋)  拼音:nǎo dai
1.头。《三国演义》第七回:「张虎见陈生坠地,吃了一惊,措手不及,被韩当一刀,削去半个脑袋。」《红楼梦》第八一回:「躺在炕上,觉得脑袋上加了几个脑箍似的。」也作「脑袋瓜」。
2.记忆、想像、理解、思考等能力。如:「他脑袋好、反应灵敏,对于阅读的书,更是过目不忘。」也作「脑袋瓜」、「脑子」。
《國語辭典》:脑筋(腦筋)  拼音:nǎo jīn
1.脑神经。《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据外国大夫还说,恐怕囟门碰破,伤及脑筋。」
2.泛指思考力、记忆力等。如:「脑筋急转弯」。《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我想我们一个人脑子是顶要紧的,一切思想都从脑筋中出来。」
《国语辞典》:脑袋疼(脑袋疼)  拼音:nǎo dai téng
1.头痛。
2.伤脑筋。如:「他是个令人脑袋疼的人物。」
分类:头痛
《漢語大詞典》:榆木脑袋(榆木腦袋)
比喻思想顽固。 谷峪 《新事新办》:“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娶亲不坐轿,这年头净这么办的,俺也赞成。”亦作“ 榆木脑壳 ”。 刘绍棠 《柳伞》三:“‘大叔,谢谢您老人家!’ 黄金印 淌下了热泪,‘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
分類:思想顽固
《高级汉语词典》:削尖脑袋  拼音:xuē jiān nǎo dài
形容一个人伪装,粉饰,拚命钻营的丑态
《国语辞典》:脑袋搬家(脑袋搬家)  拼音:nǎo dai bān jiā
被杀。如:「军阀时代的独裁者,总是动不动就要你脑袋搬家。」
分类:被杀
《国语辞典》:没脑袋的苍蝇(没脑袋的苍蝇)  拼音:méi nǎo dài de cāng ying
(歇后语)做事没有头绪。如:「他做事从不先计划好,就像没脑袋的苍蝇一样,到处瞎撞。」
《国语辞典》:拍脑袋(拍脑袋)  拼音:pāi nǎo dài
大陆地区喻办事不按理分析,单凭主观想像。如:「屋里拍脑袋、会上拍胸脯、错了拍屁股曾被讥为决策三拍法。」也作「拍脑瓜」、「拍脑门」。
《國語辭典》:脑袋瓜(腦袋瓜)  拼音:nǎo dài guā
1.头部。如:「他走路不小心跌倒,脑袋瓜受了点伤。」也作「脑袋」。
2.记忆、想像、思考等能力。如:「他一整天都在发呆,脑袋瓜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作「脑袋」。
分類:脑袋
《國語辭典》:脑袋瓜子(腦袋瓜子)  拼音:nǎo dai guā zi
北方方言:(1)头。《红楼梦》第六七回:「你要实说了,我还饶你。再有一句虚言,你先摸摸你腔子上几个脑袋瓜子。」(2)脑筋。如:「我的脑袋瓜子不灵光。」
分類:脑袋
《國語辭典》:头颅(頭顱)  拼音:tóu lú
称人的头。《三国演义》第八三回:「甘宁见其势大,不敢交锋,拨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
《國語辭典》:头脑(頭腦)  拼音:tóu nǎo
1.头颅。《后汉书。卷七七。酷吏列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2.脑筋、思想。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3.头绪、条理。如:「他办事很有头脑。」《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好几日饭不得饱吃,东奔西趁,没个头脑。」
4.首领、主脑人物。《红楼梦》第五六回:「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九命奇冤》第一三回:「这里又有聚仙馆的林大有,他是个私贩烟土的头脑。」
5.结婚的对象。《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6.理由、原因。《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押番不知头脑,走出房门看时,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莫翁在莫妈面前,寻个头脑,故意说丫头不好,要卖他出去。」
7.主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似这寸金田地,偏有卖主,没有受主,敢则经纪们不济,须自家出去寻个头脑。」
8.一种用肉与杂味配合的酒。《水浒传》第五一回:「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金瓶梅》第九八回:「王六儿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也称为「头脑酒」。
《國語辭典》:头路(頭路)  拼音:tóu lù
1.端绪、线索、办法。《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平空不见了五十绽大银,见今著落临安府提捉贼人,十分紧急,没有头路得获,累害了多少人。」
2.门路。《西游记》第四○回:「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
3.对象。《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今苟延性命,与死无二,便多活几年,没甚好处。不如早早死了,出脱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别寻头路。」
4.投靠的人,主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家许多人,都存住不得,各自四散去了。你何不也别了他,另寻头路?」
5.闽南方言。指职业。
《國語辭典》:头脑酒(頭腦酒)  拼音:tóu nǎo jiǔ
一种杂有肉及药材的热酒。《金瓶梅》第七六回:「到次日,西门庆早起,约会何千户来到,吃了头脑酒起身,同往郊外送侯巡抚去了。」也称为「投脑酒」、「头脑」、「头脑汤」。
分類:和杂配制
《國語辭典》:头儿(頭兒)  拼音:tóu ér
1.首领。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叫道将那为头儿失火的拿下。」
2.旧时对衙役的尊称。《老残游记》第五回:「吴氏便知事体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头儿请来。」也作「衙役」。
3.极点。如:「这人无耻到此地步,实在也算到了头儿了!」
4.对象。《西游记》第八二回:「妖精道:『留五湖明月在,何愁没处下金钩?』把这厮送出去,等我别寻一个头儿罢!」
5.滋味。如:「不给你苦头儿吃,你是不会老实说出来的。」
《國語辭典》:头钱(頭錢)  拼音:tóu qián
1.聚赌抽头所得的钱。《儒林外史》第一九回:「知道三老爹到家几日了,送几个头钱来与老爹接风。」《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纵然不能赢钱,弄他们两个头钱,贴补贴补候补之用,也是好的。」也称为「头子钱」、「头儿钱」。
2.用作赌具的铜钱。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我去那新红盒子内,拿著这常占胜不占输,只愁富不愁穷,明丢丢的几个头钱问。」《水浒传》第三八回:「当时李逵慌忙跑出城外小张乙赌房里来,便去场上,将这十两银子撇在地下,叫道:『把头钱过来,我博。』」
《國語辭典》:头首(頭首)  拼音:tóu shǒu
第一。《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这是我的个头首孩子,那穷就不说得了;我如今也有碗饭吃,怎舍的把个孩子放在人家?」
《國語辭典》:头皮(頭皮)  拼音:tóu pí
1.头部的皮肤。《红楼梦》第六三回:「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
2.头皮表面脱落下来的屑。
3.头。《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您将三十贯与他去,便从断送了他头皮,使他无归路也!」
《漢語大詞典》:老头皮(老頭皮)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真宗 东封,访天下隐者,得 杞 人 杨朴 ,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 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 宋 辛弃疾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词:“记得 瓢泉 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驀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之一:“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漢語大詞典》:头颡(頭顙)
脑袋。后汉书·翟酺传:“及其破坏,头顙墯地,愿为孤豚,岂可得哉!”后汉书·西域传论:“先驯则赏籝金而赐龟綬,后服则繫头顙而衅北闕。”
分類: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