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膏肓  拼音:gāo huāng
1.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难治的阶段。《西游记》第一○回:「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
2.比喻百姓的痛苦。唐。杜甫〈壮游〉诗:「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3.位于肩背部的穴道,约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三寸处的穴道。指压按摩膏肓,可具治拧筋、喘息、心窝痛、疲劳等疗效。
《漢語大詞典》:截肪
切开的脂肪。喻颜色和质地白润。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 唐 白居易 《文柏床》诗:“玄班状狸首,素质如截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政和 中, 蔡太师 在 钱塘 ,一日中使赐茶药,亦於合中得大玉环,径七寸,色如截肪。”
《國語辭典》:乌臼(烏臼)  拼音:wū jiù
植物名。大戟科臼属,落叶亚乔木。原产热带亚洲。高二丈许,叶卵形,夏日开小黄花,子可制油,并可为肥皂、蜡烛的原料。也称为「乌桕」、「鸦舅」。
《國語辭典》:肥肉  拼音:féi ròu
1.多脂肪质的肉类。《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2.比喻有油水的人或事。《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但是我们这些同寅当中,当他是块肥肉,我们又是世交,我倘若拿他少了,人家一定要说我用情在他身上。」《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等到部覆回来,也只有三五个月的光景,生生把杨道台一块肥肉割去了一半。」
《國語辭典》:熊白  拼音:xióng bái
熊背上的脂肪。色白如玉,味甚美。《北齐书。卷三三。徐之才传》:「德正径造坐席,连索熊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一。兽部。熊》:「释名:熊白。弘景曰:『脂即熊白,乃背上肪。色白如玉,味甚美,寒月则有,夏月则无。』」
《漢語大詞典》:鸊鹈膏(鸊鵜膏)
亦作“鷿鵜膏”。 鸊鷉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剑,使不生锈。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诗:“囊简久藏科斗字,剑锋新莹鷿鵜膏。” 元 王逢 《江浙平章三旦八第宅观敕赐龙电剑引》:“鸊鵜膏莹今几年, 淮 汴 襄 汉 兴妖祆。” 明 徐渭 《赠吕正宾长篇》:“铜签半傅鸊鵜膏,刀血斜凝紫花绣。”
《漢語大詞典》:紫驼峰
1.亦作"紫駞峯"。
2.骆驼背上的肉峰,内贮大量脂肪,古人列为珍贵食品。
《国语辞典》:瘦身  拼音:shòu shēn
藉运动或服用药物等方式消除身上多馀的脂肪或赘肉。
《漢語大詞典》:血膏
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
《國語辭典》:凝乳  拼音:níng rǔ
畜牧业中用全乳或脱脂乳,加入酸或凝乳酵素所凝结成的固状物。也称为「凝乳块」。
《漢語大詞典》:银膏(銀膏)
(1).一种中药。由白锡、银箔和水银合成。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
(2).白色脂肪。 元 郝经 《赠渔者》诗:“斫开细雪银膏莹,旋折黄芦爇晚烟。”
《漢語大詞典》:云肪(雲肪)
白色的脂肪。喻指白纸。 宋 米芾 《寄薛郎中绍彭》诗:“象管鈿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漢語大詞典》:膟膋
古代祭祀用的牲血与肠间脂肪。礼记·祭义:“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 郑玄 注:“膟膋,血与肠间脂也。”礼记·郊特牲:“取膟膋燔燎升首,报阳也。”
分類:祭祀脂肪
《漢語大詞典》:狶膏
猪的脂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 司马贞 索隐:“狶膏,猪脂也。”
分類:脂肪
《國語辭典》:油水  拼音:yóu shuǐ
1.比喻东西的精华。
2.比喻可以剽窃或沾润的利益、好处。《水浒传》第三六回:「那人立在侧边,偷眼睃著,见他包裹沉重,有些油水,心内自有八分欢喜。」《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莫非西村里那桩官司,你瞒了我得些油水,银子多了,所以耍阔起来,也想顽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