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胡言  拼音:hú yán
1.泛指西北和北方各民族的语言。《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也称为「胡语」。
2.毫无根据的乱说话。《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百姓越聚越多,信口胡言,势必要闹出事来。」也作「胡说」。
《国语辞典》:一派胡言  拼音:yī pài hú yán
一整篇混乱不合理的话。《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听了他一派胡言,也不同他分辨,自去收拾不提。」
《國語辭典》:胡言汉语(胡言漢語)  拼音:hú yán hàn yǔ
本指胡人说汉语时,因词穷而由著自己的意思乱说。后多指没有根据、没有条理的随意乱说。《五灯会元。卷一六。黄檗志因禅师》:「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汉语。」《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俞良带酒胡言汉语,便道:『你要我去,再与我五贯钱,我明日便去。』」
分類:胡言乱语
《國語辭典》:胡言乱语(胡言亂語)  拼音:hú yán luàn yǔ
没有根据、没有条理的随意说话。元。张鸣善〈水仙子。铺眉苫眼早三公〉曲:「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众人看那俞良时,却有八分酒,只推醉,口里胡言乱语,不住声。」
《漢語大詞典》:胡言乱道(胡言亂道)
胡言乱语。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这妮子胡言乱道,该打嘴了。”参见“ 胡言乱语 ”。
分類:胡言乱语
《國語辭典》:胡言乱语(胡言亂語)  拼音:hú yán luàn yǔ
没有根据、没有条理的随意说话。元。张鸣善〈水仙子。铺眉苫眼早三公〉曲:「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众人看那俞良时,却有八分酒,只推醉,口里胡言乱语,不住声。」
《國語辭典》:胡言乱语(胡言亂語)  拼音:hú yán luàn yǔ
没有根据、没有条理的随意说话。元。张鸣善〈水仙子。铺眉苫眼早三公〉曲:「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警世通言。卷六。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众人看那俞良时,却有八分酒,只推醉,口里胡言乱语,不住声。」
《漢語大詞典》:乱语胡言(亂語胡言)
胡说;瞎扯。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省可里乱语胡言!”闽剧《钗头凤》:“娘亲,你切莫听那三姑六婆乱语胡言。”
分類:胡说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