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叛逆  拼音:pàn nì
1.有背叛行为的人。《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便去寻代书写下一张出首叛逆的呈子,带在身边,到大街上一路书店问去。」《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没到东洋的时节,心中就犯恶那班学生,骂他们都是叛逆。」
2.背叛作乱。如:「叛逆分子」。三国魏。曹囧 六代论:「由斯言之,非宗子独忠孝于惠文之閒,而叛逆于哀平之际也。」《封神演义》第六二回:「朝廷拜你为大将,宠任非轻,不思报本,一旦投降叛逆,真狗彘不若!」
分類:叛逆背叛
《國語辭典》:反噬  拼音:fǎn shì
1.反咬一口。比喻谋害有恩于己的人,恩将仇报。《新唐书。卷一九三。忠义列传下。蔡廷玉》:「一曰赵、魏反噬,公乃沸鼎鱼耳。」
2.犯罪者诬告检举人为同谋。如:「检举他,你若没十成十的把握,小心被他反噬一口。」
《漢語大詞典》:背畔
背叛。逸周书·时训:“鸿雁不来,远人背畔。”汉书·淮南王刘安传:“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復有邪僻背畔之意。”后汉书·公孙瓒传:“天子迁徙,诸侯背畔。”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 羌 戎 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
分類:背叛
《漢語大詞典》:畔逆
(1).背叛。畔,通“ 叛 ”。史记·礼书:“ 孝景 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 错 首名,天子诛 错 以解难。”汉书·公孙弘传:“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大臣奉职不称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罚。”
(2).有背叛行为的人。畔,通“ 叛 ”。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鉞,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 清 龙启瑞 《论外臣书归书入例》:“ 晋 赵鞅 则身为畔逆,因 韩 魏 之援而得反国者也。”
分類:背叛
《漢語大詞典》:离背(離背)
背叛。《诗·大雅·崧高》“王命 召伯 ” 唐 孔颖达 疏:“又以 申伯 忠臣,不欲离背王室。”
分類:背叛
《漢語大詞典》:倍叛
背叛。倍,通“ 背 ”。荀子·礼论:“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姦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
分類:背叛
《漢語大詞典》:外畔
(1).周围的边沿。《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 唐 孔颖达 疏:“樊圃谓之园,然则园者,外畔藩篱之名。”
(2).反叛;背叛。畔,叛。后汉书·朱浮传:“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岂有身带三綬,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畔者乎?”
《國語辭典》:倍畔  拼音:bèi pàn
背叛、违背、反叛。汉。贾谊〈治安策〉:「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也作「背叛」、「悖叛」。
分類:背叛
《漢語大詞典》:畔离(畔離)
背离;背叛。畔,通“ 叛 ”。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昔 孔子 既修述 尧 舜 三代 纪法垂后世,而 黄 、 老 、 申 、 韩 之流亦各自为书,学者荡析畔离,苟私所受,未有博深详考,务合本统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是於国会未成以前,已收国会均沾之益,挽救既多,则畔离自少。”
分類:背离背叛
《漢語大詞典》:负畔(負畔)
背叛。 汉 王充 论衡·治期:“夫世之所以为乱者,不以贼盗众多,兵革并起,民弃礼义,负畔其上乎?”
分類:背叛
《漢語大詞典》:叛背
背叛。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为草寇叛背朝廷,遣二将出塞屯兵。”
分類:背叛
《漢語大詞典》:悖忒
犹背叛。三国志·魏志·楚王彪传“赐 彪 璽书切责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孔衍 《汉魏春秋》:“﹝ 曹彪 ﹞乃与太尉 王凌 、 兖州 刺史 令狐愚 构通逆谋,图危社稷,有悖忒之心,无忠孝之意。”
分類:背叛
《國語辭典》:向背  拼音:xiàng bèi
拥护与反对。如:「以问卷调查民意之向背。」《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魏了翁》:「入奏,极言事变倚伏,人心向背,疆埸安危,邻寇动静。」
《國語辭典》:相背  拼音:xiāng bèi
相反、违背。《文选。左思。吴都赋》:「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文选。司马长卿。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國語辭典》:渝盟  拼音:yú méng
改变信约。《左传。桓公元年》:「公及郑伯盟于越,结祊成也。盟曰:『渝盟无享国。』」《明史。卷二四三。冯从吾传》:「己丑之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分類:背叛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