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要胁(要脅)  拼音:yāo xié
有所凭恃而强迫别人服从。如:「也许他受要胁,不敢实说,也未可知?」
分類:要挟胁迫
《國語辭典》:要劫  拼音:yāo jié
以武力劫持而要求结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周衰屡盟,以及要劫〔契〕,始之以曹沬,终之以毛遂。」
分類:胁迫劫持
《漢語大詞典》:讽胁(諷脅)
暗示、胁迫。 宋 苏轼 《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自后因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讽胁州县,废格詔书,名为情愿,其实抑配。”
分類:暗示胁迫
《漢語大詞典》:穷君(窮君)
谓受大国胁迫的小国君主。荀子·修身:“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杨倞 注:“穷君,小国迫胁之君也。”
《漢語大詞典》:专逼(專偪)
擅权胁迫。后汉书·董卓传:“帝忌 操 专偪,乃密詔 董承 ,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
分類:擅权胁迫
《国语辞典》:窦娥冤(窦娥冤)  拼音:dòu é yuān
杂剧名。元关汉卿所作,内容描写寡妇窦娥为流氓张驴儿胁迫,被诬控杀人。窦娥被判死刑,临死前指天发誓,死后必定血溅白练,六月下雪,大旱三年,以昭冤屈。后来窦娥的父亲作了官,为窦娥洗刷了冤名。后代杂剧或戏曲即依此故事,增加情节。也作「六月雪」、「斩窦娥」。
《漢語大詞典》:躁蹙
(1).烦躁愁苦。新唐书·韩皋传:“‘止息’者, 晋 虽暴兴,终止息於此。其哀愤、躁蹙、憯痛、迫胁之音,尽於是矣。”
(2).犹操切。胁迫;胁制。躁,通“ 操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汉 郑玄 笺:“有缓者,有所听纵也;有急者,有所躁蹙也。” 孔颖达 疏:“此经兔言缓,则雉为急矣;雉言在罗,则兔无拘制矣。举一缓一急之物,故知喻政有缓急用心之不均也。笺有所躁蹙者,定本作操,义竝得通。” 阮元 校:“其或作躁蹙者,即操戚之别体。”
《國語辭典》:裹胁(裹脅)  拼音:guǒ xié
用胁迫的手段逼从。如:「他屡受裹胁,却始终不屈从。」
《漢語大詞典》:迫恐
恐吓胁迫。汉书·谷永传:“多繫无辜,掠立迫恐。”
分類:恐吓胁迫
《漢語大詞典》:窘暴
(1).胁迫暴戾。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幽则治鬼神,显则严君亲,使万物各安其分,而无窘暴之心者,诚至矣哉!”
(2).穷困。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世间似先生者世之罕有,处於布衣窘暴之中,千金不改其志,端的是仁人君子也。”
《漢語大詞典》:胁从犯(脅從犯)
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称为胁从犯。胁从犯进行犯罪并非完全出于自愿,只是在被别人威胁、诱骗的情况下,才参加了犯罪集团或参加了某些犯罪活动。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漢語大詞典》:胁凌(脅凌)
胁迫欺凌。文子·精诚:“死生同域,不可胁凌。”《淮南子·览冥训》作“胁陵”。
分類:胁迫欺凌
《国语辞典》:迫良为娼(迫良为娼)  拼音:pò liáng wéi chāng
以金钱或武力胁迫良家妇女卖淫。也作「逼良为娼」。
《国语辞典》:分一杯羹  拼音:fēn yī bēi gēng
本指汉代刘邦不受项羽以烹煮父亲胁迫的故事,后比喻分享他人的利益。如:「他见到旁人做这门生意获利甚多,欣羡之馀也想分一杯羹。」
《国语辞典》:强制猥亵罪(强制猥亵罪)  拼音:qiǎng zhì wěi xiè zuì
以强暴、胁迫、药剂、催眠术或其他方法,使人不能抗拒而为猥亵的犯罪行为,称为「强制猥亵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