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公司债(公司债)  拼音:gōng sī zhài
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长期资金所发行的债务證券。
《国语辞典》:募股  拼音:mù gǔ
招募股金、股份。如:「这家公司为了扩大营业,正公开募股。」
《国语辞典》:监察人(监察人)  拼音:jiān chá rén
公司法称股份有限公司中,负责监督董事会执行业务及会计等事项的人。经由股东大会就股东中选任。
《国语辞典》:假决议(假决议)  拼音:jiǎ jué yì
股东会普通决议事项,不足代表已发行股份总数过半数股东出席,而有代表已发行股份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股东出席时,得以出席股东表决权过半数之同意,称为「假决议」,并将决议通知各股东,于一个月内再行召集股东会,第二次所召集之股东会,对于假决议,如仍有已发行股份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股东出席,并经出席股东表决权过半数之同意,视同普通决议成立。
《国语辞典》:普通股  拼音:pǔ tōng gǔ
是公司资本构成的基本股份。其基本权利有表决权、分享盈利权、优先认股权及剩馀财产分配权,但不含特别权利者。
《國語辭典》:乾股  拼音:gān gǔ
股票术语。指不用出股金,赚钱时可以分红,赔了不受损失的股份。
《漢語大詞典》:乾股
企业公司中不出股金、赚了分红、赔了不受损失的股份。 张若谷 《马相伯先生年谱·光绪七年》:“ 盛杏孙 自己所认股子,都是口头上说的干股,所以 盛杏孙 发财,其所得大半得诸于公,还不算得诸于民。” 沙汀 《淘金记》二六:“ 吴监 没有提到股款的话。大约相信自己该得干股。”
《漢語大詞典》:个人股
公民个人以自己的合法财产投资于股份制企业的股份。在中国,有两种:一种是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认购本企业的股份,称为“职工股”;另一种是股份制企业向社会公众招募的个人股,这种个人股又称为“私人股”。
《漢語大詞典》:法人股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用自身拥有的资产投资于其他股份制企业的股份。中国的法人股多数是公有股。法人相互持股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國語辭典》:股金  拼音:gǔ jīn
投入合夥企业或消费合作社中的股份资金。
《漢語大詞典》:股款
股份的款项。即股金。 茅盾 《子夜》十:“ 吴荪甫 早就看出 杜竹斋 对于益中前途不起劲,也许到了收取第二次股款的时候, 竹斋 就要托词推诿。”
《國語辭典》:股票  拼音:gǔ piào
股份有限公司用来表示股份的證券。
《國語辭典》:股息  拼音:gǔ xí
公司依获利情况所派发给股东的利润。也称为「股利」。
《漢語大詞典》:碰股
凑股份。 康濯 《买牛记》:“于是他拿了个主意:想让大伙碰股买头牛。”
分類:股份
《國語辭典》:入股  拼音:rù gǔ
取得事业单位的部分股权。如:「要员工产生向心力,请员工入股是很好的方式。」
分類:加入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