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0,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细皮嫩肉
息肉
胸肉
行尸走肉
朽骨重肉
心惊肉跳
心惊肉战
蟹肉
皮焦肉烂
皮娇肉嫩
皮开肉裂
皮开肉破
皮里走肉
皮肉之伤
掠脂斡肉
《漢語大詞典》:细皮嫩肉(細皮嫩肉)
形容人长得娇嫩。
分類:娇嫩
《國語辭典》:息肉  拼音:xí ròu
一种因黏膜异常而形成的突起物。多发生在鼻腔或肠道内。病因不明,有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之分。段注本《说文解字。疒部》:「瘜,寄肉也。」清。段玉裁。注:「息肉即瘜肉。」《武威汉代医简》简六九─七○:「以絮裹药塞鼻,诸息肉皆出。」《太平广记。卷二二○。王布》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女年十四五,艳丽聪悟。鼻两孔各垂息肉,如皂荚子。」也作「瘜肉」。
《高级汉语词典》:胸肉  拼音:xiōng ròu
已去掉骨头,光是胸部肌肉和其他组织的一块肉
《國語辭典》:行尸走肉  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会走动却没有魂魄的躯体。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气,庸碌无为。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谫劣无能,谓之行尸走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视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漢語大詞典》:朽骨重肉
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 宋 苏辙 《谢复官表》之一:“时雨既至,靡物不蒙,遂使死灰再然,朽骨重肉。”
《國語辭典》:心惊肉跳(心驚肉跳)  拼音:xīn jīng ròu tiào
形容恐惧不安,心神不宁,以为灾祸将临。《红楼梦》第一○五回:「贾政在外,心惊肉跳,拈须搓手的等候旨意。」也作「心惊肉战」。
《國語辭典》:心惊肉战(心驚肉戰)  拼音:xīn jīng ròu zhàn
心神不宁,恐惧不安,多指灾祸来临前的预兆。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六。鲛绡记。典刑遇赦》:「步难移心惊肉战,眼昏花天翻地转。」也作「心惊肉跳」、「心惊肉颤」、「肉跳心惊」。
《國語辭典》:心惊肉跳(心驚肉跳)  拼音:xīn jīng ròu tiào
形容恐惧不安,心神不宁,以为灾祸将临。《红楼梦》第一○五回:「贾政在外,心惊肉跳,拈须搓手的等候旨意。」也作「心惊肉战」。
《骈字类编》:蟹肉
清异录卢绛从弟纯以蟹肉为一品膏尝曰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为第一
《国语辞典》:皮焦肉烂(皮焦肉烂)  拼音:pí jiāo ròu làn
形容皮肉焦烂。《西游记》第四一回:「红孩仰面笑道:『那猴子想是火中不曾烧了他,故此又来。这一来切莫饶他,断然烧个皮焦肉烂才罢!』」
分类:皮肉焦烂
《国语辞典》:皮娇肉嫩(皮娇肉嫩)  拼音:pí jiāo ròu nèn
形容人皮肤细嫩。如:「闷热的天气让皮娇肉嫩的小婴儿都长痱子了。」
分类:皮肤细嫩
《国语辞典》:皮开肉裂(皮开肉裂)  拼音:pí kāi ròu liè
形容皮肉裂开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操怒,教狱卒痛打。打到两个时辰,皮开肉裂,血流满阶。」也作「皮开肉绽」。
分类:皮肉裂开
《国语辞典》:皮开肉破(皮开肉破)  拼音:pí kāi ròu pò
形容皮肉裂开的样子。《镜花缘》第五一回:「四个偻儸听了,那敢怠慢,登时上来那个,把大盗紧紧按住;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破,喊叫连声。」也作「皮开肉绽」。
分类:皮肉裂开
《国语辞典》:皮里走肉(皮里走肉)  拼音:pí lǐ zǒu ròu
1.消瘦。如:「她最近皮里走肉,瘦得跟皮包骨似的一样。」也作「皮里抽肉」。
2.比喻家产渐失,外强中乾。《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如此过了几时,公子只见逐日费过几张纸,一毫不在心上,岂知皮里走了肉,田产俱已荡尽,公子还不知觉。」
分类:消瘦家产
《国语辞典》:皮肉之伤(皮肉之伤)  拼音:pí ròu zhī shāng
皮肉所受的轻微小伤。如:「只是受点皮肉之伤,不必太紧张。」
《国语辞典》:掠脂斡肉  拼音:lüè zhī wò ròu
比喻极力剥削、搜刮。唐。贯休〈酷吏词〉:「有叟有叟,暮投我宿,吁叹自语,云太苛酷。如何如何,掠脂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