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鲞腊
腌制或风干的鱼肉食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江海船舰:“ 明 越 温 台 海鲜鱼蟹鮝腊等类,亦上潬通於 江 浙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鲻鱼:“ 吴 越 人以为佳品,腌为鮝腊。”
《國語辭典》:熟菜  拼音:shú cài
煮熟的菜肴。如:「给我来碗饭,和一、两样熟菜。」
《漢語大詞典》:十二象
清 末 民 初, 四川 成都 有一种专门卖给穷人、乞丐吃的混合肉食,名曰“十二象”。意谓从鼠到猪十二属象的动物全有。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五:“一天哪里讨不上二十个钱,那就可以吃荤了!四城门卖的十二象,五钱吃两大碗,乡坝里能够吗?”
《国语辞典》:石斑鱼(石斑鱼)  拼音:shí bān yú
鲈形目鲈科鱼类的统称。肉食性,多产于热带或温带近海,少数产于淡水。体纺锤形、侧扁,有圆鳞或栉鳞覆盖。多具美丽色彩。
《國語辭典》:腊肠(臘腸)  拼音:là cháng
将猪肉泥加上一些淀粉或调味料搅和灌入小肠,而后风乾或煮烤而成的条形食品。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吸鸦片烟者之巧计》:「有人馈京师西城新街口铁匠营胡同德宅节礼两匣,其门丁启视,均腊肠也,乃私窃一串,预备午觞佐酒。」
《漢語大詞典》:郁肉漏脯(鬱肉漏脯)
腐败变质的肉食。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禽兽虫鱼禁忌篇·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注:“鬱肉,密器盖之隔宿者是也;漏脯,茅屋漏下沾着者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饥者之取,饱於鬱肉漏脯也。”
《漢語大詞典》:油荤(油葷)
指肉食品。 艾芜 《荣归》:“这在旁人看来,却会认为他之所以如此起劲,大概由于这天有油荤吃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每月只有到初二和十六两天打牙祭的时候,才尝得到一点油荤。”
分類:肉食食品
《國語辭典》:牙祭  拼音:yá jì
旧时店主、雇主供应员工饭菜。平日以素菜为主,每月初二、十六才有荤菜肉食可吃,称为「打牙祭」。《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著店里吃『牙祭肉』。」
《國語辭典》:衣锦食肉(衣錦食肉)  拼音:yì jǐn shí ròu
穿的是锦绣华服,吃的是美味肉食。形容生活安乐富裕。《周书。卷五○。异域传下。突厥传》:「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者,常以千数。」也作「衣帛食肉」。
《漢語大詞典》:虾虎鱼(鰕虎魚)
鱼纲鰕虎鱼科。淡水肉食性小型鱼类。体侧扁,少数呈鳗形。眼小,腹鳍愈合成一吸盘。 明 黄省曾 《鱼经·江海诸品》:“有鰕虎之鱼,类土附而腮红若虎,善食虾,俗谓之新媍之鱼。”
《国语辞典》:衣帛食肉  拼音:yì bó shí ròu
穿著舒适的帛衣,食用美味的肉食。形容生活安乐富裕。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也作「衣锦食肉」。
《国语辞典》:巨蜥  拼音:jù xī
动物名。蜥蜴亚目巨蜥科。肉食性。头、颈和尾部均较长,身体笨重,四肢发达。产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体长最大者可达三公尺馀。
《国语辞典》:狼獾  拼音:láng huān
动物名。肉食性哺乳动物。四肢粗短,体毛长,呈黑褐色,体侧有黄褐色的带状毛。生性凶猛,爪子非常锐利,善爬树及游泳。多栖息于针叶林中,以松鼠类的小动物为食。产于北欧与北美洲。
《国语辞典》:鳍脚目(鳍脚目)  拼音:qí jiǎo mù
哺乳纲之一目,原为肉食目中一亚目,或独立为一目。此目为水栖肉食类,四肢皆变为鳍状肢,手与足扁而长,各有五趾,有蹼似桨。如海狮、海象属之。也称为「鳍足目」。
《漢語大詞典》:腩炙
一种烹调肉食的方法。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炙法:“腩炙法:肥鸭,浄治洗,去骨,作臠。酒五合,鱼酱汁五合,薑、葱、橘皮半合,豉汁五合,合和,渍一炊久,便中炙。子鹅作亦然。”
分類:烹调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