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封锁(封鎖)  拼音:fēng suǒ
1.加锁封闭。《三国演义》第四回:「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閒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红楼梦》第二三回:「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搔扰,岂不寥落。」
2.限制使跟外界断绝联系。如:「新闻封锁」、「经济封锁」。
3.军事用语:(1)配备兵力控制要隘,遮断或关闭敌方向我的通道,以防敌向我攻击或袭扰。(2)一种作战的手段。交战国为战略上或商业上之目的,以武力封锁敌国海岸之全部或一部,防止其他各国船舶或航空器进入。
《國語辭典》:经络(經絡)  拼音:jīng luò
1.中医上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
2.可供遵循的线索、窍门。《海上花列传》第二回:「头一埭到上海,陆里晓得白相个多花经络。」《官场现形记》第三○回:「冒得官听了,心上寻思:『原来求差使有许多经络。』连忙谢了又谢。」
《國語辭典》:对子(對子)  拼音:duì zi
1.对联。如:「写对子」。
2.对偶的词句。《红楼梦》第四八回:「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
3.对手。《红楼梦》第一九回:「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还一报,不爽不错的。」
4.成对的人或物。《红楼梦》第五六回:「你放心闹吧!先是『单线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
《國語辭典》:呼应(呼應)  拼音:hū yìng
1.一呼一应,互通消息。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一。护国大将军》:「千百为群,更相呼应,共啄蝗。」
2.文章首尾互相照应。如:「词意贯串,前后呼应。」
《國語辭典》:听话(聽話)  拼音:tīng huà
顺从。《文明小史》第三三回:「果然大众都还听话,当天就一律开市。」
《國語辭典》:对话(對話)  拼音:duì huà
1.当面对證所说的话。《金瓶梅》第五一回:「他在后边对著俺娘如此这般说了你一篇是非,如今俺娘要和你对话哩!」
2.答话。《西游记》第五三回:「只见那道人在井边挡住道:『你是甚人,敢来取水!』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宝杖,不对话,著头便打。」
3.相互间的交谈。如:「这部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非常生动。」
4.一向没有联系的国家、政府之间的接触、谈判。如:「以阿之间的对话,往往具有冲突性。」
《國語辭典》:挂钩(掛鉤)  拼音:guà gōu
1.悬挂物品的钉钩。《佩文韵府。卷二六。尤韵》:「蒹葭鹭起波摇笠,村落蚕眠树挂钩。」
2.挂在钩上。《佩文韵府。卷二六。尤韵》:「怛然悸寤心不舒,坐起有如挂钩鱼。」
3.勾结、连系。如:「他与黑社会人物挂钩,使得人人都怕他。」
4.火车的列车厢相连处的机键。
《國語辭典》:分工  拼音:fēn gōng
各人或单位分别出力任事。如:「生产线就是利用精细的分工来增进工作效能。」明。沈鲤〈学政条陈疏〉:「令所属府州县衙们分工刊行以资士习。」也称为「分功」。
《國語辭典》:牵头(牽頭)  拼音:qiān tou
1.专门拉拢男女搞不正常关系的牵线人。《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只为图这些不义之财,所以肯做牵头。」
2.大陆地区指多方合作,由一方出面进行联系与组合。
《國語辭典》:索桥(索橋)  拼音:suǒ qiáo
以绳索在两山间或河谷上架设的交通管道。为大陆缜西纵谷地区特有的渡河设备。
《漢語大詞典》:脱钩(脱鈎)
原指火车车厢的挂钩脱落。引申为事物的联系中断。如:这个学校本来是和化工厂挂钩的,现在脱钩了。
《漢語大詞典》:外因
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在原因。指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如: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國語辭典》:结合(結合)  拼音:jié hé
1.联合。如:「唯有结合众人的努力,社会才能进步。」
2.结为夫妇。如:「他们若是能结合,定是理想的一对。」
《國語辭典》:规律(規律)  拼音:guī lǜ
规则、条律。如:「生活要有规律。」
《國語辭典》:工会(工會)  拼音:gōng huì
同业工人为维护共同的权益,所联合组织的自发性团体。组成来源可以是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或在同一个产业领域工作的员工。常见的工会目标是保持或改善劳雇待遇,项目包含工资谈判、劳动制度、劳雇标准、不当解雇或资遣等劳动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