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4,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拂耳
耳音
耳界
耳尖
耳大
刮耳
耳塞
耳识
伤耳
鐻耳
挑耳
涤耳
耳坠
耳耸
过耳风
《國語辭典》:拂耳  拼音:fú ěr
逆耳、不顺耳。《韩非子。安危》:「以忠拂耳。」
《漢語大詞典》:耳音
听力:瞧你这~,连我的声音也听不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耳界
佛教语。指听觉所及的范围。 唐 白居易 《香炉峰下草堂初成》诗之二:“从兹耳界应清浄,免见啾啾毁誉声。”
《國語辭典》:耳尖  拼音:ěr jiān
1.耳朵的尖端。唐。元稹〈望云骓马歌〉:「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2.形容听觉锐敏。如:「她耳尖得很,刚才的话怕不被她听去了。」
分類:听觉锐敏
《分类字锦》:耳大
旧唐书李忠臣传建中初尝因奏对德宗谓之曰卿耳甚大真贵人也忠臣对曰臣闻驴耳甚大龙耳甚小臣耳虽大乃驴耳也上悦之
分类:耳大驴骡
《漢語大詞典》:刮耳
犹聒耳。刺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晚十二时,天微雨,各处电线均已割断,黑云密罩,全城无光,北风渐起,惨声刮耳。”
分類:刺耳
《國語辭典》:耳塞  拼音:ěr sāi
1.用软橡胶制成的塞子。可塞在耳内,防止进水或噪音。
2.可塞在耳中的小型受话器。多用在收音机与助听器上。
《國語辭典》:耳垢  拼音:ěr gòu
为外耳道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或蜡状物质,和外耳道皮肤剥落上皮混合后的产物。也称为「耳垢」,俗称为「耳屎」。
《漢語大詞典》:耳识(耳識)
(1).佛教语。“六识”之一。指耳根对声境所发生的识别作用。 清 吴伟业 《赠刘虚受》诗之一:“悟物谈功进,忘情耳识空。” 清 龚自珍 《〈蒙古象教志〉序》:“而此 震旦 耳根非劣,耳识非殊,虽有高僧,不臻神悟,故撰《象教志》,专以推尊因明门中声明一门,而非讚叹夫食肉衣黄,堕邪师见也。”参见“ 六识 ”。
(2).犹赏识。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哼!‘孰谓 鄹 人之子知礼乎?’我那么恭维他,他才不大耳识我。”
《國語辭典》:六识(六識)  拼音:liù shì
佛教上指感官接触环境时,所产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活动)的分别作用。
《韵府拾遗 纸韵》:伤耳(伤耳)
魏志荀攸传攸年七八岁父衢曾醉误伤攸耳而攸出入游戏常避护不欲令衢见也衢后闻之乃惊其夙智如此
《漢語大詞典》:鐻耳
穿耳而带金银耳环。《文选·左思〈魏都赋〉》:“髽首之豪,鐻耳之杰,服其荒服,敛衽魏闕。” 张铣 注:“髽首、鐻耳,皆夷人也。豪、杰,谓酋长。”
《漢語大詞典》:挑耳
挖耳朵。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擿齿则松檟不及一寸之筳;挑耳则栋梁不如鷦鷯之羽。”
分類:挖耳耳朵
《漢語大詞典》:涤耳(滌耳)
洗耳。表示恭敬地倾听。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整身倦世,探隐拯沉;不远遐路,幸见光临;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漢語大詞典》:耳坠(耳墜)
妇女佩戴的下垂的耳饰。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之五:“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红楼梦第三一回:“猛一瞧,活脱儿就像是 寳兄弟 --就是多两个耳坠子。” 萧红 《小城三月》:“带穗的耳坠子,洋手表,样样都有了。”
《韵府拾遗 肿韵》:耳耸(耳耸)
陈孚诗马怒长嘶耳双耸
《漢語大詞典》:过耳风(過耳風)
经过耳边之风。喻对别人的话不留一点印象。语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富 ( 富弼 )、 韩 ( 韩琦 )、 司马 ( 司马光 )总孤忠,恳諫良言过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