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县耜(縣耜)
悬耜。谓闲置农具,不耕作。国语·周语中:“其餘无非穀土,民无县耜,野无奥草。”
《国语辞典》:耒耨之利  拼音:lěi nòu zhī lì
耕作所获得的利益。《易经。系辞下》:「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国语辞典》:耒耨之教  拼音:lěi nòu zhī jiào
传授农业耕作的技术。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农本。国朝重农考》:「昔黄帝画井分疆,依神农耒耨之教,导生民之利,稼穑为宝,所从来矣。」
《国语辞典》:耒耜之勤  拼音:lěi sì zhī qín
耒耜,两种农器,代指农事。「耒耜之勤」指辛勤从事农业耕作。《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王者八政,以食为本,故古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国语辞典》:人勤地不懒(人勤地不懒)  拼音:rén qín dì bù lǎn
(谚语)人只要辛勤耕作,就能有好收穫。如:「所谓人勤地不懒,只要你努力工作,将来必能扬眉吐气。」
《国语辞典》: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拼音:nóng yè xiàn dài huà
为加速农业发展所施行的政策,包括农业科学化、农业商品化、耕作机械化、农民组织化等。
《国语辞典》:机械化耕作(机械化耕作)  拼音:jī xiè huà gēng zuò
以各式农用机具从事耕作生产,不但使生产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也可解决农业劳力不足的问题。
《国语辞典》:安息年  拼音:ān xí nián
古代犹太人以每第七年为安息年,农人可停止耕作一年。今大学教授,任职至第七年,可休息一年,也称为安息年。
《国语辞典》:代田法  拼音:dài tián fǎ
古时北方乾旱地区的一种耕作法。将一亩田做成三畎三垄,作物种在畎内,畎垄位置逐年掉换。此法既有利于抗旱,又可使地力获得休养,故称为「代田法」。
《国语辞典》:大地主  拼音:dà dì zhǔ
专指拥有广大土地不自耕作,靠佃农地租而生活的人。
《国语辞典》:飘畦(飘畦)  拼音:piāo xī
墨西哥阿兹德克斯族人精密耕作的方法。用植物枝干和泥土建造园圃在咸湖和池沼中。
《国语辞典》:等高耕作  拼音:děng gāo gēng zuò
一种在坡地耕种时,沿著等高线耕作,以免径流冲蚀土壤的耕作方式,即梯田形式的耕作。也作「等高种植」。
《国语辞典》:粗放农业(粗放农业)  拼音:cū fàng nóng yè
藉高度机械化与专业化的耕作,在大规模的土地上,以较少的劳动力及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总量为经营方式的农业。此种方式耕作的单位面积收成量偏低,但由于土地广大,故总收成量往往很高,适宜商业化的投资与经营。
《国语辞典》:新生地  拼音:xīn shēng dì
新开发的农耕地。原本不具备耕作能力或耕作能力较低的土地,经过科学方法的开发与改进,变为深具耕作价值的土地,称为「新生地」。
《漢語大詞典》:断埯(斷埯)
耕作法之一。条播的粟黍等农作物在间苗时,用小手锄把垄断开,使苗成为一丛一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