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布局  拼音:bù jú
1.安排、规划。如:「事已如此,看你如何布局?」
2.围棋或象棋下子攻防的安排。
3.诗文、字画中结构、层次的安排。如:「这幅图画的布局十分巧妙。」
《漢語大詞典》:高着眼(高著眼)
谓从高处、远处观察、考虑。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古今兴废,不可只据纸上看过。须是高著眼,与伸寃道屈,使后世无徼倖之心。”
《國語辭典》:想度  拼音:xiǎng duò
思考、盘算。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我喑约,慢慢的想度,嗨!刮马似三十年过去了。」《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却也该自己想度一想度,这个担子,你拇量担得起担不起?」
分類:考虑衡量
《漢語大詞典》:考辞(考辭)
(1).亦作“ 考词 ”。古代考核官吏成绩的评语。旧唐书·穆宗纪:“贬考功员外郎 李渤 为 虔州 刺史,以前书宰相考辞太过,宰相 杜元颖 等奏贬之。”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唐 考功法,虽执政大臣,皆有考词,亦有赐考者,亦有自书其考者。”宋史·职官志三:“旧制,考课院其定殿最皆有考辞。 元丰 官制行,悉罢。”
(2).谓考虑选取恰当的辞句。文选·陆机〈文赋〉:“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吕延济 注:“考摘清浊之词以就班类而缀之。”
《國語辭典》:静态(靜態)  拼音:jìng tài
静止状态。相对于动态而言。如:「静态分析」。
《漢語大詞典》:再处(再處)
再作处置。表示留待以后办理或考虑。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取出五两银子,送与 刘云 …… 刘云 道:‘既如此,我权收去再处。’把银袖子。”儒林外史第二八回:“﹝ 鲍廷璽 ﹞思量没有主意,只得把新做来的一件见抚院的紬直裰当了两把银子,且到 扬州 寻寻 季姑爷 再处。”
《漢語大詞典》:酌裁
考虑裁决。《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鄙见如斯,尚祈酌裁。”
分類:考虑裁决
《漢語大詞典》:转计(轉計)
反复考虑。 清 唐甄 潜书·去奴:“奄人不革,则小人必逞,君子必灾,家必内败,天下必亡,去之不待转计者也。”
分類:反复考虑
《漢語大詞典》:思酌
考虑斟酌。 唐 白居易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臣伏以圣策首章曰:‘思贤能以济其理,求讜直以闻其过。’又曰:‘上获其益,下输其情。’……此诚陛下思酌下言,欲闻上失,勤勤恳恳,虑臣辈有所隐情者也。”
分類:考虑斟酌
《漢語大詞典》:省众(省衆)
谓省察众意,考虑周密。国语·晋语三:“是以君子省众而动,监戒而谋,谋度而行,故无不济。”
分類:省察考虑
《國語辭典》:裁划(裁劃)  拼音:cái huà
思量盘算。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程婴心下自裁划,赵家门户实堪哀。只要你出的九重帅府连环寨,便是脱却天罗地网灾。」
《國語辭典》:想法  拼音:xiǎng fǎ
1.谋求解决的办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后来还亏得文琴替我竭力想法,找了原经手人,向周中堂讨主意。」《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机会,又讹了人家一千银子,答应替他想法,包打赢官司。」
2.对事物的看法、意见。如:「有时候,我觉得很难了解年轻人的想法。」《施公案》第二六三回:「朱光祖道:『小弟也是这般想法,必得出个妙计,将此圆了才好。』」
《國語辭典》:考量  拼音:kǎo liáng
考核校量。《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漢語大詞典》:快口
不加考虑,有话就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得意时毋太快意,失意时毋太快口,则永保终吉。”
分類:考虑
《國語辭典》:不理会(不理會)  拼音:bù lǐ huì
不理睬、不去处理。如:「他正专心在看电视,门铃响了他也不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