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后退色(后退色)  拼音:hòu tuì sè
美术上指可使人感觉比实际距离远的颜色,如青色与暗色系列等。相对于前进色而言。
《国语辞典》:美展  拼音:měi zhǎn
泛指一切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展示。如:「我和几位艺术界的朋友联合举办这次的美展。」
《国语辞典》:媒材  拼音:méi cái
美术上指表现的手法与其材料。
《国语辞典》:表现主义(表现主义)  拼音:biǎo xiàn zhǔ yì
1.近代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倾向,因反抗印象主义而起,主张打破外界或自然的约束,强烈表现个人内在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颇盛行于德国。
2.二十世纪初叶,诞生于德国并波及西欧的美术运动,不满印象派画家们的忠实自然再现,主张强烈诉说内在的感情与思想,常用誇张、变形的手法及主观的色彩来表现。
《国语辞典》:洞窟美术(洞窟美术)  拼音:dòng kū měi shù
在洞窟壁上作画或雕刻的美术形式,通常指狭义的原始美术,其作品以狩猎为主题,利用单纯的黄、黑、褐等色彩,藉由线描或平涂方式来绘制。今以分布在法国西南部与西班牙北部交界处的堪塔布利亚地区最为著名。
《国语辞典》:橱窗设计(橱窗设计)  拼音:chú chuāng shè jì
一种商业美术。将橱窗的陈设方式、道具、色彩、灯光加以精心设计,藉以引人注目,展示商品。
《国语辞典》:美术家(美术家)  拼音:měi shù jiā
以擅长美术而闻名的人。
《国语辞典》:美术节(美术节)  拼音:měi shù jié
庆祝美术活动的节日。民国三十二年十月,政府核定每年三月二十五日为「美术节」。
《国语辞典》:美术品(美术品)  拼音:měi shù pǐn
美术制作品。如绘画、雕塑之类。
《国语辞典》:美术史(美术史)  拼音:měi shù shǐ
研究美术源流、变迁、盛衰与性质的专门史。
《国语辞典》:林布兰(林布兰)  拼音:lín bù lán
Hermenszoon Von Rijn Rembrandt
人名。(西元1607~1669)荷兰十七世纪巴洛克美术的代表画家,开拓以光来统一画面的独特画风,故被称为光的画家,除油画外,也留下许多铜版画,代表作品有〈夜警〉、〈老贵妇人〉、〈画家与其妻〉等。也译作「林布兰特」。
《国语辞典》:浪漫派  拼音:làng màn pài
西洋美术、音乐与文艺上的一派。兴起于十八世纪末,其特色为重个性、任主观、富想像、多色彩,主张自由创造,不为传统所囿,不受现实所拘,为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反动思潮,影响文艺、哲学、建筑等至钜。著名的人物有莎士比亚、拜伦、雪莱、卢梭、萧邦、舒曼等。
《国语辞典》:杨三郎(杨三郎)  拼音:yáng sān láng
人名。(西元1907~1995)台湾早期美术运动的中坚画家。曾入日本京都美术学校,接受专门训练。光复后,为官方美展的筹画者与推动者。作品有〈威尼斯〉、〈喜马拉雅山连岸〉、〈尼泊尔妇人像〉等。
《国语辞典》:学院派(学院派)  拼音:xué yuàn pài
十七世纪形成于欧洲官办美术学院的学派,以古典、传统为规范,重视技法的一种艺术倾向。今泛指作风保守或缺乏创新风格的艺术或学术派系。
《漢語大詞典》:工业美术
指使用各种现代材料和技术,高速度、大批量制造产品的一种应用美术。简洁、大方为其审美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