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5,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济济
点缀
胜事
大观
声色
风骚
令名
琳琅
荣华
娉婷
良夜
好景
绰约
良宵
好梦
《國語辭典》:济济(濟濟)  拼音:jǐ jǐ
1.形容人多,阵容盛大。《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2.整齐雄美,有威仪的样子。《荀子。大略》:「朝廷之美,济济鎗鎗。」《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國語辭典》:点缀(點綴)  拼音:diǎn zhuì
衬托装饰。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红楼梦》第四二回:「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著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
《國語辭典》:胜事(勝事)  拼音:shèng shì
美好快乐的事。唐。王维 终南别业诗:「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國語辭典》:大观(大觀)  拼音:dà guān
1.从大处著眼。《文选。贾谊。鵩鸟赋》:「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惟同大观,万殊一辙。」
2.形容景物的美观壮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3.比喻集大成的事物,称为「大观」。如:「新武器大观」。
4.宋朝徽宗的年号(西元1107~1110)。
《國語辭典》:声色(聲色)  拼音:shēng sè
1.说话时的声音及容态。宋。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红楼梦》第四九回:「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
2.淫靡的音乐与美色。泛指荒嬉娱乐之事。《书经。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序》:「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
3.相术。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令狐赵公在相位,马举为泽潞小将,因奏事到宅;会公有一门僧善声色,偶窥之。」
4.消息。《金瓶梅》第一七回:「不消到尔陈亲家家爹下处。但有不好声色,取巧打点停当,速来回报。」
《國語辭典》:风骚(風騷)  拼音:fēng sāo
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宋书。卷六七。列传。谢灵运》:「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后用「风骚」泛指诗文之事。唐。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
2.借指文采、才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閒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誇才调。」
3.当代的潮流。如:「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国际影坛上独领风骚,大放异彩。」清。赵翼 论诗诗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风流放荡。《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八出:「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亦指风流放荡之人。清。李渔《怜香伴》第二六出:「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5.本指女子俏丽,今多指轻佻的样子。《说唐全传》第一三回:「那些风骚妇女明知有此光景,在家坐不过,又喜欢出来布施,也趁此机会识两个青年标致后生,算为一乐。」清。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朝考避翠浪字》:「某年新进士朝考,题为『麦天晨气润』,一进士诗中用『翠浪』二字,阅卷者大骇,谓翠字已不可用,况更加以浪字。倘进呈,必大触圣怒。盖京中俗谚,以浪为妇女风骚之代名词也。」
《國語辭典》:令名  拼音:lìng míng
1.美好的声誉。《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南朝宋。鲍照〈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2.好的名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宋。苏轼〈赠朱逊之〉诗:「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國語辭典》:琳琅  拼音:lín láng
1.美玉。《醉醒石》第一四回:「移将阆苑琳琅树,却作门前桃李花。」也作「琳琅」。
2.拟声词。形容玉的相击声。《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流羽毛之威蕤,垂环玭之琳琅。」
3.比喻优美的人才或珍贵的图书。唐。柳宗元 答贡士沈起书:「又览所著文,宏博中正,富我以琳琅圭壁之宝甚厚。」
《國語辭典》:荣华(榮華)  拼音:róng huá
1.草木茂盛、开花。《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淮南子。原道》:「羽者妪伏,毛者孕育,草木荣华,鸟兽卵胎。」
2.美好的容颜及年华。《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九:「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3.华美的辞藻。《庄子。齐物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馀风不畅。」
4.显达富贵。《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朱绂光大,使我荣华,剖符授玉,王爵是加。」
《國語辭典》:娉婷  拼音:pīng tíng
1.轻巧美好。汉。辛延年〈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妖娆如太液池边解语并头花,娉婷似昭阳宫里学舞的双飞燕。」
2.美女。唐。白居易〈夜闻歌者〉诗:「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一见了美貌娉婷,不由的我便动情。」
《國語辭典》:良夜  拼音:liáng yè
1.美好的夜晚。唐。李益 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宋。苏轼〈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2.深夜,长夜。《后汉书。卷二○。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祭遵》:「帝东归过汧,幸遵营,劳飨士卒,作黄门武乐,良夜乃罢。」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國語辭典》:好景  拼音:hǎo jǐng
美好的景物。《董西厢》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國語辭典》:绰约(綽約)  拼音:chuò yuē
柔媚婉约。《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母见其绰约可爱,始敢与言。」也作「婥约」。
《國語辭典》:良宵  拼音:liáng xiāo
美好的夜晚。唐。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如此良宵,恨无酒吃。」
《国语辞典》:好梦(好梦)  拼音:hǎo mèng
1.甜美的梦。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词:「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人宿平康深柳巷,惊好梦门外花郎。」
2.比喻甜蜜或美好的理想与憧憬。如:「凡事要有恒心与毅力,才能使好梦成真。」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五二出:「彩云轻散,好梦难圆,是前生姻缘欠。」